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 果蔬汁发酵饮料 | 第9-13页 |
·乳酸菌发酵果蔬汁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 | 第9-11页 |
·果蔬汁发酵用的乳酸菌种和果蔬汁原料的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果蔬汁发酵用果蔬汁原料的选择标准 | 第12-13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不同乳酸菌在荔枝汁中的发酵特性研究 | 第17-28页 |
1 引言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不同乳酸菌种发酵荔枝汁的过程中乳酸菌数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不同乳酸菌种发酵荔枝汁的过程中 pH 值和总滴定酸的变化 | 第22-23页 |
·不同乳酸菌种发酵荔枝汁的过程中总糖及还原糖的变化 | 第23-25页 |
·不同乳酸菌种发酵荔枝汁的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25页 |
·不同乳酸菌种发酵荔枝汁的过程中 DPPH 清除力的变化 | 第25-26页 |
·不同乳酸菌种发酵荔枝汁的过程中色差的变化 | 第26页 |
4 结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荔枝汁经乳酸菌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 第28-42页 |
1 引言 | 第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三种乳酸菌在荔枝汁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动力学 | 第37页 |
·荔枝汁经三种乳酸菌发酵后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 | 第37-39页 |
·荔枝汁经三种乳酸菌发酵后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稳定性研究 | 第39-41页 |
4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比较超高压(HHP)处理和热处理的荔枝汁经乳酸菌发酵后的产品稳定性 | 第42-55页 |
1 引言 | 第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比较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新鲜荔枝汁中微生物的影响 | 第46-47页 |
·比较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新鲜荔枝汁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47-48页 |
·比较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新鲜荔枝汁色泽指标的影响 | 第48-49页 |
·比较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新鲜荔枝汁感官指标的影响 | 第49-50页 |
·超高压处理组发酵荔枝汁和热处理组发酵荔枝汁在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量及 pH 值的变化 | 第50-51页 |
·超高压处理组发酵荔枝汁和热处理组发酵荔枝汁在贮藏过程中色泽指标的变化 | 第51-52页 |
·超高压处理组发酵荔枝汁和热处理组发酵荔枝汁在贮藏过程中维生素 C 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52-54页 |
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55-57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2 创新点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附录A 乳酸菌发酵荔枝汁饮料的测试报告 | 第66-70页 |
附录B 超高压(HHP)处理和热处理的荔枝汁经乳酸菌发酵后稳定性的比较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