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史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论第13-28页
 一、选题缘起与现实意义第13-14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研究成果评析第14-24页
 三、主要研究思路和基本逻辑结构第24-28页
第一章 理论初择:改良主义进化论第28-134页
 第一节 改良主义进化论的兴起第28-56页
  一、改良主义进化论何以兴起第29-52页
  二、进化论之由“器”升“道”第52-56页
 第二节 进化论与改良主义第56-124页
  一、严复“天演”进化论第57-73页
  二、康有为“两极”进化论第73-89页
  三、梁启超“群力”进化论第89-104页
  四、谭嗣同“心力”进化论第104-118页
  五、进化论与改良主义的理论关联第118-124页
 第三节 改良主义进化论评析第124-134页
  一、改良主义进化论的理论特征第124-129页
  二、改良主义进化论的历史合理性第129-130页
  三、改良主义进化论的理论缺陷第130-134页
第二章 理论突变: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第134-170页
 第一节 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的兴起第134-145页
  一、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何以兴起第134-142页
  二、进化论之借“道”革命第142-145页
 第二节 进化论与革命民主主义第145-159页
  一、孙中山“突驾”说第146-157页
  二、进化论与革命民主主义的理论关联第157-159页
 第三节 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评析第159-170页
  一、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的理论特征第160-165页
  二、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的历史合理性第165-166页
  三、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的理论缺陷第166-170页
第三章 理论变调:互助论第170-208页
 第一节 互助论的兴起第170-182页
  一、互助论何以兴起第170-177页
  二、进化论之“道”的变调第177-182页
 第二节 进化论与互助论第182-199页
  一、李石曾“互助”进化论第182-190页
  二、无政府主义的空想第190-194页
  三、进化论与互助论的理论关联第194-199页
 第三节 互助论评析第199-208页
  一、互助论的理论特征第199-202页
  二、互助论的历史合理性第202-204页
  三、互助论的理论缺陷第204-208页
第四章 理论转向: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第208-272页
 第一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转向第208-220页
  一、陈独秀的理论转向第209-212页
  二、李大钊的理论转向第212-216页
  三、毛泽东的理论转向第216-220页
 第二节 中国人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第220-254页
  一、非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第220-233页
  二、李大钊唯物史观第233-254页
 第三节 理论转向的总体特征第254-272页
  一、以爱国主义为思想主调第255-258页
  二、从改良主义到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第258-262页
  三、从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第262-266页
  四、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第266-272页
第五章 唯物史观的兴起与理论特征第272-312页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兴起第272-292页
  一、唯物史观何以兴起第273-286页
  二、唯物史观兴起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第286-292页
 第二节 理论转向何以可能第292-305页
  一、政治实践的需要第292-293页
  二、内在逻辑同构性第293-296页
  三、内在理论共通性第296-301页
  四、唯物史观的合理性第301-305页
 第三节 中国人初释的唯物史观的理论特征第305-312页
  一、唯物史观即“经济史观”第306-307页
  二、唯物史观是“社会组织进化论”第307-308页
  三、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底”第308-309页
  四、唯物史观的核心乃“阶级竞争”第309-312页
结语第312-319页
参考文献第319-332页
致谢第332-334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34页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334页

论文共3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熊十力生命哲学研究
下一篇:感性学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情感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