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法官对舆论监督的态度研究--以针对特殊案件审判的舆论监督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言第11-17页
 一. 研究缘起第11-16页
 二. 研究问题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第17-43页
 第一节 舆论和舆论监督第17-20页
  一. 舆论第17-18页
  二. 舆论的两个维度第18-19页
  三. 舆论监督第19-20页
 第二节 中国针对司法的舆论监督研究综述第20-27页
  一. 研究的初始阶段第20-23页
  二. “权利-权力制衡”研究范式的形成第23-25页
  三. 可以拓展的研究领域第25-27页
 第三节 社会冲突理论对舆论监督研究的助益第27-34页
  一.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研究简述第27-29页
  二. 中国现实社会冲突问题研究简述第29-31页
  三. 社会冲突论和舆论监督研究共有的价值取向第31-34页
 第四节 研究设计第34-43页
  一. 研究目的第34-36页
  二. 研究方法第36-41页
  三. 抽样和样本的基本人口学特征第41-43页
第二章 法官对特殊案件舆论成因的认知第43-64页
 第一节 法官的媒体使用行为分析第43-47页
  一. 法官使用媒体了解案件的行为分析第43-44页
  二. 法官使用媒体发表意见的行为分析第44-45页
  三. 对舆论“关注多、参与少”的法官群体第45-47页
 第二节 法官对网民关注特殊案件审判原因的认知第47-56页
  一. 当代中国日益凸显的社会阶层冲突问题第48-51页
  二. 社会不公感和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第51-56页
 第三节 法官对媒体报道特殊案件原因的认知第56-62页
  一. 社会冲突客观存在导致媒体关注特殊案件第56-59页
  二. 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法官对舆论主体阶层意识及其影响的认知第64-95页
 第一节 法官对网民阶层归属感及其言论特点的认知第64-71页
  一. 网民的弱势阶层归属感第65-66页
  二. 网民阶层归属感对其言论特点的影响第66-71页
 第二节 法官对网民阶层意识是否影响媒体报道的认知第71-81页
  一. 网民阶层意识与媒体报道立场第71-75页
  二. 媒体新闻专业性的保持第75-81页
 第三节 法官对特殊案件中“权利-权力”博弈关系的认知第81-88页
  一. 特殊案件中的“权利-权力”博弈关系第82页
  二. 法官对公权力赋予媒体权威性的认知第82-85页
  三. 法官对放宽媒体报道的建议第85-88页
 第四节 互联网环境下,放宽媒体报道的必要性第88-94页
  一. 改变既有规制,放宽媒体报道的必要性第89-91页
  二. 放宽媒体报道未决案件的路径第91-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四章 法官对特殊案件审判中舆论监督有效性的评价第95-117页
 第一节 法官对网民言论影响力的评价第95-101页
  一. 网民言论对既有案件审判的影响第95-97页
  二. 常态下封闭的司法和无力的网民言论第97-98页
  三. 行政权干预下强大的网民民言论第98-99页
  四. “民意审判”和司法不公第99-101页
 第二节 法官对网民言论监督司法有效性的质疑第101-105页
  一. 法官群体的职业自信第101-102页
  二. 网民言论监督的局限第102-103页
  三. 受质疑的网民监督能力第103-105页
 第三节 法官对媒体监督司法有效性的肯定第105-111页
  一. 被信任的媒体组织第105-109页
  二. 媒体监督司法更具可行性第109-111页
 第四节 媒体报道“合理怀疑”原则的提出第111-116页
  一. “合理怀疑”原则的内涵第111-113页
  二. “合理怀疑”原则的运用第113-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五章 法官对舆论监督缓解社会冲突功能的评价第117-142页
 第一节 法官对网民言论监督有助缓解社会冲突的质疑第117-123页
  一. 网民言论监督难以缓解社会冲突第118-120页
  二. 网民言论监督难以缓解社会冲突的原因第120-123页
 第二节 法官断裂的“防民之口”思维逻辑链第123-129页
  一. 网民讨论特殊案件有利宣泄社会情绪第123-124页
  二. 网民讨论特殊案件有利执政党了解民意第124-126页
  三. 情绪宣泄无助冲突缓解第126-128页
  四. 执政党了解民意无助冲突缓解第128-129页
 第三节 法官对媒体监督有助缓解社会冲突的肯定第129-135页
  一. 媒体监督有助缓解社会冲突第130-132页
  二. 媒体监督续接断裂逻辑链的可能性第132-135页
 第四节法官对媒体监督“联系社会”功能的肯定第135-141页
  一. 媒体监督的“联系社会”功能第136-137页
  二. 媒体监督得以“联系社会”的原因第137-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六章 法官应对特殊案件舆论监督的行为意向第142-166页
 第一节法官重视特殊案件审判的社会效果第142-148页
  一. 审判的社会效果与社会冲突的缓解第143-146页
  二. 审判的社会效果与整体社会的价值判断体系第146-148页
 第二节 法官应对特殊案件舆论监督的行为意向第148-157页
  一. 法官应对网民言论监督的行为意向第148-153页
  二. 法官应对媒体监督的行为意向第153-157页
 第三节 构建司法和舆论的互信第157-164页
  一. 法官对舆论的信任偏向第157-160页
  二. 构建司法和公众的互信第160-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6页
讨论:社会冲突背景下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第166-175页
 第一节 法官态度折射社会冲突背景下的舆论和司法关系第166-168页
  一. 司法的难题:从个体冲突到阶层冲突第166-167页
  二. 舆论监督不可或缺的权力支撑第167-168页
  三. 权力结构失衡下的舆论、司法与阶层冲突第168页
 第二节 接受监督,司法公正化解阶层冲突第168-170页
  一. 权力腐败和阶层冲突第168-169页
  二. 法律是保证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第169-170页
 第三节 阶层冲突背景下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第170-175页
  一. 舆论和司法:双重救济降低冲突解决成本第170-171页
  二. 无须神化的法律和正义第171-173页
  三. 建构权利-权力制衡体系,释放冲突的正功能第173-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0页
附录:法官态度调查问卷第180-188页
后记第188-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验、概念与自然--麦克道威尔哲学研究
下一篇:威权体制下自由主义话语及其命运台湾《自由中国》杂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