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插图清单 | 第12-14页 |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汽车传动系统与自动变速器 | 第15-23页 |
| ·采用传统手动变速箱的动力总成传动图 | 第15-16页 |
| ·自动变速器的分类与基本组成 | 第16-23页 |
|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发展与前景 | 第23-25页 |
| ·DCT 的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 ·发展前景 | 第25页 |
|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课题来源 | 第25页 |
| ·行星轮系优化设计的意义 | 第25-26页 |
| ·多目标遗传算法在优化设计上的应用 | 第2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选择性输出自动变速箱 | 第27-41页 |
| ·自动变速箱概述 | 第27-28页 |
| ·新型双离合自动变速箱——选择性输出双离合变速箱 | 第28-40页 |
| ·普通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结构特点 | 第28页 |
| ·自主研发的新型双离合变速箱[18]的结构 | 第28-29页 |
| ·新型并联行星轮系自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 ·选择性输出变速箱与传统选择性输入变速箱的区别 | 第32页 |
| ·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 | 第32-40页 |
| (1)行星轮系设计原则 | 第33-35页 |
| (2)行星轮系实现的传动简介 | 第35-36页 |
| (3) 行星轮系设计及制造工艺 | 第36-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NSGA-Ⅱ与改进 NSGA-Ⅱ | 第41-50页 |
| ·多目标优化问题 | 第41-42页 |
| ·多目标遗传算法 | 第42-45页 |
| ·支配关系与非支配关系 | 第42页 |
| ·非支配集的构造方法 | 第42-44页 |
| ·保证解群体分布性与多样性 | 第44页 |
| ·多目标优化问题处理的一般步骤 | 第44-45页 |
| ·NSGA 简介 | 第45-47页 |
| ·PARETO 最优解与庄家法则 | 第46-47页 |
| (1)PARETO 最优解 | 第46页 |
| (2)庄家法则 | 第46-47页 |
| ·改进 NSGA-Ⅱ | 第47-48页 |
| ·改进 NSGA-Ⅱ思路 | 第48页 |
| ·改进 NSGA-Ⅱ算法步骤 | 第48页 |
| ·多目标加权灰靶的决策模型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改进 NSGA-Ⅱ在变速箱轮系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50-60页 |
| ·选择性输出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行星轮系的原始参数设置 | 第50页 |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 ·选取设计变量 | 第51-52页 |
|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52-53页 |
| ·齿圈加工和传动时存在干涉约束 | 第52页 |
| ·重合度约束 | 第52-53页 |
| ·传动比约束 | 第53页 |
| ·齿轮几何参数约束 | 第53页 |
| ·行星轮系整体约束 | 第53页 |
| ·改进 NSGA- II 在行星轮系优化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 ·仿真参数设置及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 ·最优方案选择 | 第56-57页 |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总结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