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8页 |
| 一、长江河口渔业资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鱼类群聚研究及其意义 | 第12-16页 |
| 三、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鱼类区系特点和种类组成的稳定性 | 第18-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采样地点及采样方法 | 第18-19页 |
| ·计算方法 | 第19页 |
| ·优势种的确定方法 | 第19页 |
| ·结果 | 第19-26页 |
| ·鱼类区系组成 | 第19-20页 |
| ·种类组成的时间变化 | 第20-23页 |
| ·优势种组成的时间变化 | 第23-26页 |
| ·讨论 | 第26-30页 |
| ·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群聚的特点 | 第26-27页 |
| ·鱼类群聚的稳定性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物种多样性的时间格局 | 第30-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研究地点与采样方法 | 第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 ·使用的统计软件 | 第32页 |
| ·结果 | 第32-38页 |
| ·多样性指数的年度变化 | 第32-33页 |
| ·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 | 第33-37页 |
| ·多样性指数月变化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不同生态特征鱼类群聚的时间格局 | 第40-7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 ·研究地点和采样方法 | 第40页 |
| ·食性类型 | 第40页 |
| ·栖息水层类型 | 第40页 |
| ·体型大小类型 | 第40页 |
| ·分布水体类型 | 第40页 |
|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 | 第41-73页 |
| ·群聚食性特征的时间格局 | 第41-50页 |
| ·群聚栖息水层时间格局 | 第50-57页 |
| ·群聚体型大小时间格局 | 第57-65页 |
| ·群聚分布水体时间格局 | 第65-73页 |
| ·讨论 | 第73-74页 |
| 第四章 似鳊渔获量的时间格局及生长特征 | 第74-8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 ·研究地点 | 第74页 |
| ·渔获物采集方法 | 第74页 |
| ·渔获物数据分析 | 第74-75页 |
| ·结果 | 第75-83页 |
| ·似鳊渔获量的时间格局与 ARIMA 预测模型 | 第75-80页 |
| ·似鳊的生长特征 | 第80-83页 |
| ·讨论 | 第83-86页 |
| ·似鳊的时间格局和生态意义 | 第83-84页 |
| ·似鳊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 第84-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附表1 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名录(2002-2009) | 第92-95页 |
| 附录2 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主要生态特征(2002-2009) | 第95-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