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中新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0-15页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 选题意义第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14页
  (二) 比较法第14-15页
第一章 中新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比较第15-19页
 一、 中新两国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第15-17页
  (一) 中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15-16页
  (二) 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16-17页
 二、 中新两国课程标准框架的特色第17-18页
  (一) 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的特色第17页
  (二) 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的特色第17-18页
 三、 启示与借鉴第18-19页
  (一) 丰富课程标准框架体系第18页
  (二) 适当增加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的包容性第18-19页
第二章 中新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第19-28页
 一、 课程目标结构比较第19-21页
  (一) 中新课程目标横向维度比较第19-20页
  (二) 中新课程目标纵向维度比较第20-21页
 二、 课程目标具体内容的比较第21-23页
  (一) 认知或知识目标比较第21-22页
  (二) 情感目标的比较第22-23页
  (三) 行为或能力方法目标比较第23页
 三、 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比较第23-25页
  (一) 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目标陈述方式的比较第24-25页
  (二)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陈述方式比较第25页
 四、 启示与借鉴第25-28页
  (一) 重视课程目标的垂直分层第25-26页
  (二) 兼顾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第26页
  (三) 选择使用明确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第26-28页
第三章 中新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第28-36页
 一、 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比较第28-31页
  (一) 我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第28页
  (二) 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结构体系第28-29页
  (三) 两国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比较第29-31页
 二、 基本内容比较第31-35页
  (一) 两国课程内容选择的比较第31-33页
  (二) 内容组织方面的比较第33-35页
 三、 借鉴与启示第35-36页
  (一) 丰富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第35页
  (二) 注重内容选择的学术性和整合性第35页
  (三) 注重内容组织的递进性第35-36页
第四章 中新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第36-44页
 一、 教学建议的比较第36-39页
  (一) 我国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建议第36-37页
  (二) 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建议第37页
  (三) 两国课程教学建议比较第37-39页
 二、 评价建议的比较第39-42页
  (一) 我国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评价建议第39-40页
  (二) 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的评估第40页
  (三) 两国课程评价的比较第40-42页
 三、 启示与借鉴第42-44页
  (一) 注意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第42-43页
  (二)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注释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潍坊市峡山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