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伯恩晚期两首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分析--以OP27、OP30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威伯恩简介 | 第9-11页 |
第一节 威伯恩生平简介 | 第9-10页 |
第二节 创作时期划分、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钢琴变奏曲》作品 OP27 分析 | 第11-46页 |
第一节 乐曲概况 | 第11页 |
第二节 作品分析 | 第11-44页 |
第一乐章分析 | 第11-28页 |
(一)、曲式分析 | 第11-12页 |
(二)、节奏特点 | 第12-15页 |
(三)、镜像结构 | 第15-20页 |
(四)、声部特点 | 第20-22页 |
(五)、大小二度、三全音与大小三度音程的使用 | 第22-25页 |
(六)、原型序列与音高材料 | 第25-28页 |
第二乐章分析 | 第28-36页 |
(一)、曲式结构 | 第28-29页 |
(二)、整体序列萌芽思维 | 第29-30页 |
(三)、序列材料的使用 | 第30-34页 |
(四)、点描主义音乐 | 第34-35页 |
(五)、节奏特点 | 第35-36页 |
第三乐章分析 | 第36-44页 |
(一)、序列材料的使用 | 第36-37页 |
(二)、第三乐章分析 | 第37-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管弦乐变奏曲》作品 OP30 | 第46-68页 |
第一节 乐曲概况 | 第46页 |
第二节 作品分析 | 第46-67页 |
(一)、曲式结构 | 第46-48页 |
(二)、序列与音高材料 | 第48-51页 |
(三)、动机发展的预制结构 | 第51-61页 |
(四)、作品中的三音、四音旋律形态 | 第61-64页 |
(五)、音色旋律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威伯恩两首作品的创作特点总结 | 第68-71页 |
一、音程和线性截断的使用 | 第68页 |
二、 点描主义音乐及音色旋律的运用 | 第68-69页 |
三、对称原则及镜像结构的使用 | 第69页 |
四、节奏特点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