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 | 第10-12页 |
| ·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推动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研究范畴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第17-19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2 社区养老服务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9-35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 ·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社会化 | 第19-20页 |
| ·社区和社区养老服务 | 第20-22页 |
| ·社区养老服务的特征 | 第22页 |
| ·多中心治理及特征 | 第22-23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 第23-25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7-2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8-35页 |
| ·国内现有的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32-35页 |
| 3 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现状与问题——以D市为例 | 第35-48页 |
|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历史沿革 | 第35-37页 |
| ·计划经济时期“家庭——单位——政府”相结合的模式 | 第35-36页 |
| ·改革开放后逐步走向“多元融合” | 第36-37页 |
| ·D市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总体状况 | 第37-43页 |
| ·政府主导的社区老年福利设施建设 | 第38-39页 |
| ·民间非营利组织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 | 第39-41页 |
| ·社区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着资源整合作用 | 第41-43页 |
| ·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 第43-48页 |
| ·政府自身的角色矛盾 | 第43-45页 |
| ·民间非营利组织发育不健全,独立性不够 | 第45-46页 |
| ·社区居委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 第46-47页 |
| ·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第47-48页 |
| 4 国内外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经验借鉴 | 第48-55页 |
| ·香港的社区养老服务 | 第48-50页 |
| ·香港社区养老服务概况 | 第48-49页 |
| ·香港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合作机制 | 第49-50页 |
| ·英国的社区照顾 | 第50-52页 |
| ·英国社区照顾概述 | 第50-51页 |
| ·英国社区照顾运行的多元参与机制 | 第51-52页 |
|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实践启示 | 第52-55页 |
| ·健全规范的养老服务法规体系 | 第52-53页 |
|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 第53页 |
| ·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参与 | 第53页 |
| ·长期稳定和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 第53-55页 |
| 5 治理视野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多中心供给 | 第55-61页 |
| ·第一中心——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55-58页 |
| ·政府的角色分析 | 第55-56页 |
| ·政府的角色再定位 | 第56-58页 |
| ·第二中心——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 | 第58-59页 |
| ·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分析 | 第58页 |
| ·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 | 第58-59页 |
| ·第三中心——社区的角色定位 | 第59-61页 |
| ·社区的角色分析 | 第59页 |
| ·社区的角色定位 | 第59-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 第65-68页 |
| 后记 | 第68-6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