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途径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树立健康和谐生存价值观的需要 | 第9-10页 |
·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还比较欠缺 | 第10页 |
·生物学科具备渗透美育的有利条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美育概述 | 第11-16页 |
·美育的含义 | 第11-13页 |
·认为美育是艺术教育 | 第12页 |
·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 | 第12页 |
·认为美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 第12-13页 |
·中外美育理论回顾 | 第13-14页 |
·中国美育思想回顾 | 第13-14页 |
·外国美育思想回顾 | 第14页 |
·美育教育的功能 | 第14-16页 |
·美育促进个性的协调平衡 | 第14-15页 |
·美育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 第15页 |
·美育促进人际交流能力 | 第15-16页 |
·美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16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 第16-28页 |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 | 第16-18页 |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 第17页 |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 第17页 |
·有利于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 第17-18页 |
·生物学美育教学的目标 | 第18-19页 |
·初级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美的感受力 | 第18页 |
·中级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生物学美的修养 | 第18页 |
·高级目标——发展学生对生物学美的创造力 | 第18-19页 |
·挖掘生物课本中的美育素材 | 第19-21页 |
·生命美 | 第19-20页 |
·生命科学美 | 第20-21页 |
·中学生物学美育教学的原则 | 第21-23页 |
·科学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22页 |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适应的原则 | 第22页 |
·理性与感性融合的原则 | 第22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22-23页 |
·美育教学的创造策略 | 第23-28页 |
·大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 第23-25页 |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 | 第25-26页 |
·优化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 | 第26-27页 |
·艺术地使用教学手段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生物美育教学的实施 | 第28-40页 |
·直观教学法及教学实例 | 第28-32页 |
·定义及作用 | 第28-29页 |
·实施直观教学法的原则 | 第29-30页 |
·直观教学法教学实例 | 第30-32页 |
·启发式教学法及教学实例 | 第32-35页 |
·定义及作用 | 第32-33页 |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 第33页 |
·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实例 | 第33-35页 |
·讨论式教学法及教学实例 | 第35-38页 |
·定义及作用 | 第35-36页 |
·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原则 | 第36-37页 |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实例 | 第37-38页 |
·实验教学法及教学实例 | 第38-40页 |
·定义及作用 | 第38页 |
·实施实验教学的原则 | 第38-39页 |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片断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美育教学的效果评价 | 第40-47页 |
·实践对象 | 第41页 |
·实践时间 | 第41页 |
·实践材料 | 第41页 |
·实践的具体实施 | 第41-42页 |
·评价形式:问卷调查与学科考试相结合 | 第42-43页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实践结果呈现 | 第43-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