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8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村科技人才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 第18-22页 |
·农村科技人才的含义 | 第18-19页 |
·农村科技人才的特征 | 第19页 |
·实用性 | 第19页 |
·带动性 | 第19页 |
·区域性 | 第19页 |
·创新性 | 第19页 |
·农村科技人才的作用 | 第19-22页 |
·农村科技人才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有引导作用 | 第19-20页 |
·农村科技人才传承了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有乘数效应 | 第20页 |
·农村科技人才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有带动效应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 | 第22-30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依据和现实需求 | 第22-23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依据 | 第22页 |
·现实需求 | 第22-23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23-26页 |
·调查样本来源 | 第23页 |
·调查样本分析 | 第23-25页 |
·问卷调查启示 | 第25-26页 |
·农村科技人才的个案分析 | 第26-30页 |
·在养殖业方面 | 第26-27页 |
·在种植业方面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的总量与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总量与结构 | 第30-31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的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常德市开展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做法与成效 | 第32-33页 |
·健全培训网络,加强培训工作队伍建设 | 第32页 |
·着力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科技人才素质 | 第32页 |
·建立农村科技服务机制 | 第32-33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对象方面缺乏协调 | 第33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内容方面缺乏对接 | 第33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方面缺乏创新 | 第33-34页 |
·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缺乏监管 | 第34-35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5-38页 |
·观念陈旧,纳新求变意识薄弱 | 第35页 |
·机制不全,缺乏制度保障 | 第35页 |
·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 第35页 |
·教育培训监管不到位 | 第35-36页 |
·教育培训机构分布不合理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战略思考 | 第38-40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战略原则 | 第38页 |
·政府主导 | 第38页 |
·市场导向 | 第38页 |
·实用实效 | 第38页 |
·常德市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战略目标 | 第38-40页 |
·农村科技人才总量增加 | 第39页 |
·农村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 第39页 |
·农村科技人才结构优化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加强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制定和完善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 第40页 |
·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 第40页 |
·完善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 | 第40页 |
·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资金保障体制 | 第40-41页 |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评价考核体系 | 第41页 |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的考评机制 | 第41页 |
·建立科学的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评估体系 | 第41页 |
·采取有效的评价考核方式 | 第41页 |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 第41-44页 |
·实行动态管理,教育培训项目化、立体式 | 第41-42页 |
·构建农村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 第42-43页 |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 第43-44页 |
·完善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 | 第44-46页 |
·培训内容要突出针对性 | 第44页 |
·培训内容要注重时效性 | 第44页 |
·培训内容要讲求实效性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