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域中英汉仿拟的运作机理及文化内涵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起源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预期结论 | 第14-16页 |
第2章 仿拟的类型学厘析 | 第16-21页 |
·仿语 | 第16-17页 |
·仿句 | 第17-19页 |
·仿篇 | 第19-21页 |
第3章 认知语言学视域中的仿拟新解 | 第21-37页 |
·仿拟与认知工具 | 第21-23页 |
·仿拟与联想 | 第21-22页 |
·仿拟与类推 | 第22-23页 |
·仿拟与创造 | 第23页 |
·认知语言学视域中仿拟的运作机理探究 | 第23-31页 |
·仿拟行为的认知基础 | 第24-25页 |
·仿拟的认知运作机制解读 | 第25-26页 |
·体验仿拟 | 第26-28页 |
·隐喻性思维本质窥见 | 第28-31页 |
·认知域中汉英仿拟相通因素考量 | 第31-37页 |
第4章 从形式到内蕴——文化模式造成的差异 | 第37-49页 |
·认知疆域中的文化因素 | 第37-38页 |
·认知与文化的博弈 | 第38-39页 |
·此得益,则彼受损? | 第39页 |
·F_合=0 | 第39页 |
·文化模式造成的差异 | 第39-49页 |
·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 第40-43页 |
·中西方文化域中各因素差异考量 | 第43-4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