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Pseudomonas sp.QR-101生物合成L-半胱氨酸的系统生物学及相关转化途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9页
 第一节 L-半胱氨酸综述第17-24页
     ·L-半胱氨酸简介第17-18页
     ·L-半胱氨酸在蛋白质中的作用第18页
     ·L-半胱氨酸在生物分子合成中的作用第18页
     ·L-半胱氨酸在生物体内的合成第18-19页
     ·L-半胱氨酸的工业化生产第19-21页
     ·利用 DL-ATC 合成 L-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第21页
     ·DL-ATC 合成 L-半胱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第21-22页
     ·L-半胱氨酸的应用第22-24页
 第二节 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第24-27页
     ·系统生物学概述第24页
     ·转录组学研究第24-25页
     ·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5-26页
     ·代谢组学研究第26-27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27-29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DL-ATC 诱导下 Pseudomonas sp. QR-101 的转录组学研究第29-59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29-36页
     ·实验材料第29-31页
       ·实验菌株第29-30页
       ·主要仪器第30页
       ·主要试剂第30页
       ·培养基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36页
       ·16SrDNA 的序列测定与进化树分析第31-32页
       ·Pseudomonas sp. QR-101 的发酵第32页
       ·Pseudomonas sp. QR-101 总 RNA 的提取第32-33页
       ·mRNA 测序第33页
       ·测序结果信息学分析第33-36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36-58页
     ·16SrDNA 的序列测定与进化树分析第36页
     ·Pseudomonas sp. QR-101 总 RNA 的提取第36-37页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37-55页
     ·差异表达基因所属代谢通路归类第55页
     ·重要代谢通路的阐明第55-58页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第58-59页
     ·讨论第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DL-ATC 诱导下 Pseudomonas sp. QR-101 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59-75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59-65页
     ·实验材料第59-62页
       ·实验菌株第59-60页
       ·主要仪器第60页
       ·主要试剂第60页
       ·培养基第60页
       ·主要溶液第60-62页
     ·实验方法第62-65页
       ·蛋白样品的制备第62页
       ·蛋白定量第62页
       ·双向电泳第62-65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65-73页
     ·双向电泳结果第65-66页
     ·DL-ATC 诱导作用差异蛋白质谱鉴定结果第66-73页
       ·鞭毛蛋白第68-69页
       ·氨基酸 ABC 转运系统周质空间结合蛋白第69页
       ·丝氨酸蛋白激酶第69-70页
       ·PhoH 家族蛋白第70页
       ·半胱氨酸合成酶/胱硫醚酶 beta 合酶家族蛋白第70-71页
       ·β-内酰胺酶第71页
       ·β-内酰胺酶域蛋白第71页
       ·ATC 消旋酶第71-72页
       ·假定蛋白第72页
       ·ATC 水解酶第72-73页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第73-75页
     ·讨论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DL-ATC 诱导下 Pseudomonas sp. QR-101 的代谢组学研究第75-90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实验材料第75-76页
       ·实验菌株第75页
       ·主要仪器第75-76页
       ·主要试剂第76页
       ·培养基第76页
     ·实验方法第76-78页
       ·样品制备第76页
       ·样品分析第76-78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78-89页
     ·色谱条件考察第78页
     ·方法学考察第78-80页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第80-84页
     ·DL-ATC 诱导下发生改变的代谢物鉴定第84-86页
     ·DL-ATC 诱导下发生改变的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研究第86-89页
       ·对能量代谢途径的影响第86-88页
       ·对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影响第88-89页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第89-90页
     ·讨论第89页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鉴定第90-121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91-106页
     ·实验材料第91-95页
       ·菌株和质粒第91-92页
       ·主要仪器第92-93页
       ·主要试剂第93页
       ·培养基第93-94页
       ·主要溶液第94-95页
     ·实验方法第95-106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簇的克隆及序列测定第95-97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鉴定第97-100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第100-102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纯化、鉴定第102-103页
       ·重组表达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鉴定第103页
       ·酶活的测定方法第103-104页
       ·重组表达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酶学性质考察第104-105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组合催化反应第105-106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106-120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鉴定第106-108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簇的克隆及序列测定第106-107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 TA 克隆、鉴定第107-108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纯化与酶活测定第108-115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8-110页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表达、纯化第110-111页
       ·重组表达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鉴定第111-115页
     ·重组表达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酶学性质考察第115-119页
       ·酶活的测定方法第115-116页
       ·酶的最适反应 pH 值的考察第116-117页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的考察第117页
       ·酶的热稳定性考察第117-118页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第118-119页
     ·重组表达 L-半胱氨酸合成酶的催化反应第119-120页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第120-121页
     ·讨论第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DL-ATC 诱导下 Pseudomonas sp. QR-101 的跨组学讨论与分析第121-127页
     ·L-半胱氨酸代谢与硫代谢的多组学分析第123-124页
     ·能量代谢以及泳动相关的多组学分析第124页
     ·氨基酸代谢的多组学分析第124页
     ·转运与结合蛋白的多组学分析第124-127页
总结与展望第127-130页
创新点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附录第140-14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非典型PDZ蛋白TIP-1及猪链球菌2型免疫原性蛋白HP0197的结构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