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荧光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第一节 分子印迹技术第15-19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生物大分子的印迹方法第17-1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第18-19页
 第二节 量子点基本知识第19-24页
     ·量子点概述第20-22页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第22-24页
 第三节 荧光印迹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4-32页
     ·分子印迹-量子点纳米荧光材料第25-29页
     ·有机染料-分子印迹纳米荧光材料第29-32页
 第四节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及创新点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0页
第二章 荧光型细胞色素c 印迹材料初步探索及其识别性能研究第40-56页
 第一节 前言第40-42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42-43页
     ·试剂和材料第42页
     ·制备 CdTe 量子点第42-43页
     ·印迹材料的合成第43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43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CdTe 量子点与蛋白的响应第43-44页
     ·CdTe 量子点与 Cyt 的作用第44-45页
     ·印迹材料的制备第45-47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47-49页
     ·印迹材料的识别性能第49-52页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52-53页
 第四节 结论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三章 变性牛血清蛋白修饰的量子点-蛋白印迹材料的制备及识别性能研究第56-78页
 第一节 引言第56-58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58-60页
     ·试剂与材料第58页
     ·量子点表面修饰 dBSA第58页
     ·印迹材料的合成第58-59页
     ·蛋白吸附实验第59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59页
     ·实际样品的分析第59-60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60-74页
     ·印迹材料的制备第60-62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62-65页
     ·印迹材料的识别效果第65-70页
     ·吸附性质考察第70-72页
     ·交叉实验第72页
     ·重复利用实验第72-73页
     ·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第73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73-74页
 第四节 结论第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第四章 温敏特性荧光型蛋白印迹材料的制备及识别性能研究第78-93页
 第一节 引言第78-79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79-82页
     ·试剂与材料第79-80页
     ·量子点的合成及表面修饰第80页
     ·印迹材料的制备第80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80-81页
     ·吸附实验第81-82页
     ·实际样品的收集及预处理第8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82-90页
     ·印迹材料的合成第82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82-86页
     ·印迹材料的温敏性质第86-87页
     ·印迹材料的识别效果第87-88页
     ·印迹材料的特异性第88-90页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实际样品分析第90页
 第四节 结论第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五章 氨基苯硼酸功能化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对糖蛋白的识别性能研究第93-113页
 第一节 引言第93-94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94-97页
     ·试剂与材料第94页
     ·苯硼酸功能化的硅烷化试剂的合成第94-95页
     ·苯硼酸功能化的介孔荧光材料的合成第95页
     ·印迹材料的制备第95页
     ·印迹材料的表征第95-96页
     ·吸附实验第96-97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97-109页
     ·苯硼酸功能化的介孔荧光材料的合成第97页
     ·苯硼酸功能化的介孔荧光材料的表征第97-101页
     ·材料的识别性能第101-103页
     ·荧光表征其识别效果第103-105页
     ·印迹效果第105-106页
     ·应用研究第106-109页
 第四节 结论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个人简历及已(待)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直突摇蚊亚科七属系统学研究(双翅目:摇蚊科)
下一篇:Pseudomonas sp.QR-101生物合成L-半胱氨酸的系统生物学及相关转化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