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ent的轨道交通枢纽内设施行人行为的仿真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7-18页 |
| ·技术线路 | 第18-20页 |
| 2 交通仿真的相关理论 | 第20-30页 |
| ·智能体(Agent)技术 | 第20页 |
| ·现有行人微观仿真模型 | 第20-21页 |
| ·枢纽内行人行为、心理的研究 | 第21-25页 |
| ·客流特征 | 第21-23页 |
| ·乘客走行、等待时间计算 | 第23-24页 |
| ·客流的组织与疏散 | 第24页 |
| ·客流构成 | 第24-25页 |
| ·枢纽内设施的分类 | 第25-27页 |
| ·各步行设施处的行人行为特征 | 第27-29页 |
| ·站台类步行设施处行人行为 | 第27页 |
| ·检票类设施处行人行为 | 第27-28页 |
| ·通道类步行设施处行人行为 | 第28页 |
| ·楼梯类步行设施中行人行为 | 第28-29页 |
| ·枢纽内步行设施常见问题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3 北京地铁枢纽站各设施处客流调研 | 第30-66页 |
| ·调研设计 | 第30-31页 |
|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 | 第31-35页 |
| ·北京地铁北京站 | 第35-47页 |
| ·安检设备处 | 第37-40页 |
| ·检票闸机设备处 | 第40-41页 |
| ·站台车门处 | 第41-47页 |
| ·北京地铁西单站 | 第47-59页 |
| ·安检设备处 | 第49-51页 |
| ·检票闸机设备处 | 第51-52页 |
| ·站台车门处 | 第52-57页 |
| ·自动扶梯处 | 第57-59页 |
| ·其他 | 第59-60页 |
| ·东单站 | 第59-60页 |
| ·国图站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6页 |
| ·候乘站台处行人行为 | 第60-61页 |
| ·安检设备处行人行为 | 第61-62页 |
| ·检票闸机处行人行为 | 第62-63页 |
| ·通道处行人行为 | 第63-64页 |
| ·外部因素对行人的影响 | 第64页 |
| ·影响客流通过的主要瓶颈 | 第64-66页 |
| 4 NetLogo平台下的模型构建 | 第66-86页 |
| ·建模方法及平台 | 第66-69页 |
| ·Agent的优势 | 第66页 |
| ·元胞自动机的优势 | 第66-68页 |
| ·NetLogo平台的优势 | 第68-69页 |
| ·模型构建 | 第69-70页 |
| ·建模方法 | 第69页 |
| ·建模技术 | 第69页 |
| ·建模平台 | 第69-70页 |
| ·程序的实现与改良 | 第70-73页 |
| ·建模范围界定 | 第71页 |
| ·建模程序 | 第71-73页 |
| ·仿真应用 | 第73-81页 |
| ·仿真平台搭建 | 第73-77页 |
| ·仿真分析 | 第77-81页 |
| ·仿真模型的不足之处 | 第81-83页 |
| ·NetLogo平台上的仿真限制 | 第81-83页 |
| ·模型空间的仿真限制 | 第83页 |
| ·小结 | 第83-86页 |
| 5 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86-90页 |
| ·本文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86-87页 |
| ·研究成果 | 第86页 |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 ·研究展望 | 第87-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 附录A | 第96-10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0-10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