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6-19页 |
| ·刈割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放牧与刈割利用下草原群落的发展演变 | 第20-22页 |
|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试验设计 | 第23-30页 |
| ·区域概况 | 第23-27页 |
| ·地理位置与气候 | 第23页 |
| ·主要植被类型 | 第23-24页 |
| ·锡林郭勒草地资源现状 | 第24-25页 |
| ·锡林郭勒草地利用现状与畜牧业 | 第25-27页 |
| ·试验设计 | 第27-30页 |
| ·设计思路 | 第27-28页 |
| ·样地选择与设置 | 第28-29页 |
|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不同利用方式下典型草原植被变异特征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样地选取与设置 | 第30页 |
| ·植被调查 | 第30页 |
| ·牧草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30-31页 |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1页 |
| ·指标计算与数据分析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群落特征 | 第31-34页 |
|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群落的退化演替 | 第34-38页 |
|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养分特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的关系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放牧与刈割利用下群落的退化演替 | 第39-40页 |
| ·退化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 第40-41页 |
| ·退化群落的土壤与植被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典型草原植被群落的演变 | 第42-56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研究样地 | 第42页 |
| ·样地选择 | 第42-43页 |
| ·群落调查 | 第43页 |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 ·研究区域降水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 第43-45页 |
| ·群落优势物种与层片结构的变化 | 第45-48页 |
| ·群落高度与密度变化 | 第48-50页 |
| ·主要植物种的变化 | 第50-51页 |
| ·群落的变异性 | 第51-52页 |
|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群落演替趋势 | 第52-53页 |
| ·讨论 | 第53-54页 |
| ·样地 A 群落的演替 | 第53页 |
| ·样地 E 群落的演替 | 第53-54页 |
| ·样地 F 群落的演替 | 第54页 |
| ·样地 C 群落的演替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放牧与刈割利用下典型草原群落种间关系的数量分析 | 第56-66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 ·研究样地 | 第56页 |
| ·群落调查 | 第56-57页 |
| ·数据分析 | 第57-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 ·关联性分析 | 第58-61页 |
| ·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与生态位重叠 | 第61-63页 |
| ·讨论 | 第63-65页 |
| ·群落演替与种间关联性 | 第63-64页 |
| ·生态位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土壤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66-76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 ·研究样地 | 第66-67页 |
| ·植物与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2页 |
| ·土壤养分的变异特征 | 第67-71页 |
| ·群落养分与化学计量学 | 第71页 |
| ·种群养分与化学计量学 | 第71-72页 |
| ·讨论 | 第72-75页 |
|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典型草原土壤变异特征 | 第72-73页 |
| ·刈割与放牧利用下典型草原植物、土壤碳氮磷养分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