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臂系统精度分析及标定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页 |
·C型臂简介 | 第11-13页 |
·C型臂 | 第11-12页 |
·C型臂系统误差分析 | 第12-13页 |
·三轴C臂系统外形及现有主要技术指标 | 第13页 |
·三维测量技术综述 | 第13-19页 |
·常见的测量系统 | 第14-16页 |
·摄影测量系统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论文进行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的总体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C型臂系统结构精度及运动模型 | 第21-37页 |
·C臂系统一般设计要求 | 第21页 |
·C臂四个轴系结构 | 第21-29页 |
·P轴系结构 | 第22-24页 |
·C轴系结构 | 第24-27页 |
·Z轴系结构 | 第27-28页 |
·L轴系结构 | 第28-29页 |
·精度分析 | 第29-30页 |
·P轴系精度 | 第29页 |
·C轴系精度 | 第29页 |
·Z轴系精度 | 第29页 |
·L轴系精度 | 第29-30页 |
·转角位置测量 | 第30-31页 |
·P轴位置精度计算 | 第30页 |
·C轴位置精度计算 | 第30-31页 |
·运动模型 | 第31-35页 |
·坐标变换 | 第31-33页 |
·齐次变换 | 第33-34页 |
·运动学分析 | 第34页 |
·运动模型方程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空间测量定位系统原理 | 第37-51页 |
·空间测量定位系统 | 第37-41页 |
·针孔模型和透视变换 | 第37-38页 |
·双目视觉空间定位原理 | 第38-39页 |
·双目视觉空间定位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系统组成及结构 | 第41-43页 |
·基于双目的定位系统构成 | 第42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42-43页 |
·摄像机模型及畸变分析 | 第43-48页 |
·图像、摄像机与世界坐标系 | 第44-45页 |
·线性摄像机模型 | 第45-47页 |
·畸变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标定方法及实验验证 | 第51-67页 |
·空间测量定位系统 | 第51-52页 |
·两步法标定 | 第52-60页 |
·概述 | 第52-53页 |
·标定原理 | 第53-57页 |
·标定实验 | 第57-60页 |
·空间重建 | 第60-65页 |
·空间重建原理 | 第60-62页 |
·重建实验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应用分析 | 第67-77页 |
·有效视场分析 | 第67-68页 |
·测量方式分析 | 第68-70页 |
·双摄像机系统结构 | 第68-69页 |
·单摄像机系统结构 | 第69-70页 |
·系统选择 | 第70页 |
·精度分析模型 | 第70-73页 |
·系统评价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85-86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