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49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路基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理论计算 | 第16-20页 |
·仿真模型计算 | 第20-26页 |
·现场实车测试 | 第26-28页 |
·室内模型试验 | 第28-30页 |
·过渡段路基的基本问题及研究现状 | 第30-36页 |
·过渡段常见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高速铁路过渡段路基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铁路路基变形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36-45页 |
·路基变形特性研究 | 第36-41页 |
·无砟轨道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41-45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45-4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46-49页 |
2 相邻涵-路过渡段路基动力参数现场测试与分析 | 第49-84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相邻涵-路过渡段现场工点概况 | 第50-51页 |
·现场波速试验测定路基基本动力参数 | 第51-63页 |
·测试方法选择 | 第51-52页 |
·试验断面 | 第52页 |
·跨孔法试验及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下孔法试验及测试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跨孔法与下孔法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0-63页 |
·现场激振试验测定路基动刚度 | 第63-67页 |
·试验原理 | 第63-65页 |
·现场试验设计 | 第65-66页 |
·激振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方法的路基自振频率识别 | 第67-81页 |
·路基自振频率识别方法 | 第67-69页 |
·经验模式分解方法 | 第69-71页 |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路基自振频率识别 | 第71-75页 |
·典型路基断面自振频率识别 | 第75-80页 |
·自振频率识别方法验证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3 路基动响应测试结果的时频域分析方法 | 第84-102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方法的测试信号预处理 | 第85-90页 |
·测试信号的筛分处理 | 第85-87页 |
·预处理过程及典型算例 | 第87-90页 |
·振动信号时域统计分析 | 第90-94页 |
·柯尔莫戈洛夫的D_n检验法 | 第91-92页 |
·样本统计量描述 | 第92页 |
·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 第92-94页 |
·振动信号频域分析 | 第94-101页 |
·频谱特性的定性分析 | 第94-97页 |
·分频段路基振动频谱特性分析 | 第97-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4 影响相邻涵-路过渡段路基动态响应的行车因素分析 | 第102-129页 |
·引言 | 第102页 |
·现场试验 | 第102-106页 |
·工点概况及元件布置 | 第102-104页 |
·“联调联试”现场测试概况 | 第104-105页 |
·测试内容及方法 | 第105-106页 |
·车速对路基振动的影响分析 | 第106-117页 |
·车速对动应力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车速对加速度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车速对振动速度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车速对动位移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车速对振动频谱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轴重对路基振动的影响分析 | 第117-122页 |
·轴重对动应力的影响 | 第118页 |
·轴重对加速度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轴重对振动速度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轴重对动位移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轴重对振动频谱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列车驶向对路基振动的影响分析 | 第122-125页 |
·列车驶向对动应力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列车驶向对加速度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列车驶向对振动速度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列车驶向对动位移的影响 | 第125页 |
·邻线行车对路基振动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5 运营前后相邻涵-路过渡段路基动响应特性对比分析 | 第129-157页 |
·引言 | 第129页 |
·运营期现场测试概况 | 第129-132页 |
·运营期过渡段实测结果分析 | 第132-146页 |
·动态响应时程曲线及时域统计分析 | 第132-136页 |
·动态响应沿线路纵向的分布规律 | 第136-140页 |
·动态响应沿路基深度的衰减 | 第140-143页 |
·动态响应频域分析 | 第143-146页 |
·运营前后过渡段路基动响应沿线路纵向分布的对比 | 第146-149页 |
·基床竖向动应力的对比 | 第146-147页 |
·基床振动加速度的对比 | 第147-148页 |
·路基面振动速度的对比 | 第148页 |
·路基面动位移的对比 | 第148-149页 |
·运营前后过渡段路基动响应沿路基深度衰减的对比 | 第149-151页 |
·运营前后过渡段路基动响应频谱特性的对比 | 第151-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7页 |
6 过渡段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157-195页 |
·引言 | 第157页 |
·路基动力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第157-164页 |
·临界动应力法 | 第158-159页 |
·有效振速法 | 第159-162页 |
·动剪应变法 | 第162-164页 |
·相邻涵-路过渡段动力稳定性评价 | 第164-173页 |
·临界动应力法分析及评价结果 | 第164-171页 |
·有效振速法分析及评价结果 | 第171-172页 |
·动剪应变法分析及评价结果 | 第172-173页 |
·相邻涵-路过渡段路基沉降的现场监测 | 第173-175页 |
·路基在长期动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变形预测 | 第175-193页 |
·长期动载作用下累积塑性应变计算模型 | 第176-179页 |
·基于Li和Selig修正指数模型计算路基累积塑性应变 | 第179-180页 |
·现场疲劳试验 | 第180-185页 |
·FLAC 3D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85-190页 |
·累积塑性变形的计算及方法验证 | 第190-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193-195页 |
7 长期动载下路基变形与动力计算参数的关系研究 | 第195-223页 |
·引言 | 第195-196页 |
·A、B组填料的动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 第196-209页 |
·填料的基本性质 | 第196页 |
·Hardin-Dmevich模型 | 第196-198页 |
·小应变条件下动模量、动阻尼比试验结果分析 | 第198-202页 |
·动模量、动阻尼比与动应变关系的拟合结果 | 第202-206页 |
·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 | 第206-209页 |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209-218页 |
·列车振动荷载 | 第209-21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1-213页 |
·基床动力计算参数对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第213-218页 |
·长期动载下路基变形与基床动力计算参数的函数关系 | 第218-2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21-22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223-229页 |
·主要结论 | 第223-22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26-227页 |
·工作展望 | 第227-2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29-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55-257页 |
致谢 | 第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