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表目录 | 第11-13页 |
图目录 | 第13-17页 |
1 绪论 | 第17-28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城市环境中的图像道路分割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道路的检测与跟踪 | 第18-20页 |
·道路标线的检测与分析 | 第20页 |
·前方车辆及尾灯检测与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前方车辆检测与识别 | 第20-23页 |
·面向道路其他车辆的车灯识别与检测 | 第23页 |
·交通信号灯检测与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并行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并行计算的硬件架构 | 第24-25页 |
·并行计算的软件设计模式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2 面向城市道路的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 第28-57页 |
·多类类间最大方差法的分类确定及优化 | 第28-39页 |
·多类类间最大方差算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基于直方图波峰均值的确定分类个数算法设计 | 第31-34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多阈值分割道路区域检测算法研究 | 第39-47页 |
·基于道路模型的道路区域分割 | 第39-41页 |
·基于分段函数拟合的道路区域边缘检测 | 第41-44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基于车底阴影检测的前方车辆定位算法研究 | 第47-56页 |
·道路区域限定及形态学变换 | 第48-51页 |
·基于车底阴影几何形状的最大连通区域选择算法设计 | 第51-53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3 前方车辆车尾灯检测与识别算法设计与分析 | 第57-98页 |
·汽车灯具种类及其光学特性 | 第57-63页 |
·汽车灯具种类及其作用 | 第57-59页 |
·刹车灯与转向灯的配光方式及光源颜色 | 第59-61页 |
·RGB颜色模型下基于色度特性的分割条件 | 第61-63页 |
·基于颜色与形状特征的车尾灯对检测算法研究 | 第63-72页 |
·不同颜色模型的二值化比较 | 第63-65页 |
·基于几何形状的车尾灯对匹配算法研究 | 第65-69页 |
·基于位置关系的车底阴影与车尾灯对匹配算法设计 | 第69-70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自运动中的前方车辆车尾灯对跟踪算法研究 | 第72-77页 |
·Kalman滤波器原理介绍 | 第72-75页 |
·基于位置信息的多车辆尾灯对跟踪算法设计 | 第75-7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7页 |
·前方车辆刹车灯检测与识别算法研究 | 第77-84页 |
·高位刹车灯检测算法设计 | 第78-80页 |
·基于颜色分布的刹车灯识别算法研究 | 第80-83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前方车辆转向灯检测与识别算法 | 第84-97页 |
·前方车辆左右转向灯划分模型设计 | 第85-91页 |
·前方车辆转向灯的亮度特征提取 | 第91-92页 |
·转向灯断续闪亮状态累积识别算法设计 | 第92-93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93-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4 交通信号灯检测与识别算法研究 | 第98-123页 |
·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及组成结构 | 第98-99页 |
·基于明暗信息的交通信号灯定位算法设计 | 第99-108页 |
·基于道路补集的交通信号灯感兴趣区域提取 | 第100-101页 |
·基于Top-hat算子的亮区域提取 | 第101-105页 |
·背板区域提取及与光源亮区域匹配算法设计 | 第105-106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圆形交通信号灯检测算法研究 | 第108-112页 |
·基于圆形度的光源区域检测方法 | 第108-109页 |
·改进的Hough变换的椭圆验证算法 | 第109-111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111-112页 |
·箭头形交通灯的检测与识别算法研究 | 第112-119页 |
·箭头形交通灯几何形状及投影函数设计 | 第113-116页 |
·箭头形光源区域投影方差识别算法设计 | 第116-119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119页 |
·交通灯颜色信号识别 | 第119-121页 |
·基于HSV颜色模型的颜色信号识别方法设计 | 第120-121页 |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121页 |
·小结 | 第121-123页 |
5 基于混合异构车载计算平台的并行化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 第123-147页 |
·数字图像处理的层级划分及其并行化分析 | 第123-124页 |
·混合异构车载计算平台的组建与优化策略 | 第124-137页 |
·平台总体设计 | 第124-127页 |
·基于TBB+MPI混合编程模型的粗粒度并行设计 | 第127-131页 |
·基于TBB+CUDA混合编程模型的细粒度并行设计 | 第131-134页 |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134-137页 |
·混合异构车载计算平台在整体系统中的应用 | 第137-146页 |
·系统流程任务级粗粒度并行设计与实现 | 第137-140页 |
·任务模块算法级细粒度并行设计与实现 | 第140-143页 |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143-146页 |
·小结 | 第146-147页 |
6 总结 | 第147-149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47-148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构思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