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8页 |
| 1 绪论 | 第18-36页 |
| ·引言 | 第18-19页 |
| ·PHB概述 | 第19-24页 |
| ·聚羟基链烷酸(PHAs)的结构和分类 | 第19-20页 |
| ·PHB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PHB的结构、特性及应用 | 第21-22页 |
| ·PHB生物合成途径 | 第22-24页 |
| ·PHB的生物降解 | 第24页 |
| ·合成PHB的研究现状 | 第24-34页 |
| ·利用微生物生产PHB | 第24-33页 |
|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PHB | 第33页 |
| ·化学法合成PHB | 第33-3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4-36页 |
| ·研究背景意义及存在问题 | 第34页 |
| ·立题依据和可行性分析 | 第3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 2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生长特性与PHB的积累 | 第36-52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 ·培养基组成及菌种来源 | 第37-38页 |
| ·以甲烷为唯一碳源进行摇瓶开放式培养 | 第38页 |
| ·以甲醇为碳源进行摇瓶开放式培养 | 第38页 |
| ·甲烷气氛下添加甲醇进行摇瓶开放式培养 | 第38页 |
| ·其他碳源供给下进行摇瓶开放式培养 | 第38-39页 |
| ·不同Cu~(2+)浓度下进行摇瓶开放式培养 | 第39页 |
| ·分析与检测 | 第39-41页 |
|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第39页 |
| ·PHB的分析提取检测 | 第39-40页 |
| ·总MMO酶活的测定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 ·甲烷氧化混合菌中PHB的检测分析 | 第41-42页 |
| ·甲烷氧化混合菌胞内PHB检测方法的改进 | 第42-43页 |
| ·甲烷氧化混合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3-45页 |
| ·甲醇培养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底物专一性 | 第47-49页 |
| ·Cu~(2+)浓度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3 高PHB存储能力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富集 | 第52-62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 ·培养基配方及菌种来源 | 第53页 |
| ·开放条件下以甲烷为唯一碳源进行充盈阶段摇瓶培养 | 第53页 |
| ·开放条件下进行饥饿阶段摇瓶培养 | 第53页 |
| ·分析与检测 | 第53-54页 |
|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 ·细胞积累PHB的形态观察 | 第54页 |
| ·PHB的分析提取检测 | 第54页 |
| ·总MMO酶活的测定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 ·苏丹黑染色快速检测法 | 第54-55页 |
| ·充盈-饥饿富集方式的确立 | 第55-58页 |
| ·富集后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特性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4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分离纯化及其相互作用机理 | 第62-76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2-63页 |
|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 ·菌种来源与培养基组成 | 第63页 |
| ·以甲烷为唯一碳源进行培养 | 第63-64页 |
| ·显微镜观察 | 第64页 |
| ·菌种分离纯化 | 第64页 |
| ·MMO活性检测方法 | 第64页 |
| ·甲醇检测 | 第64页 |
|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64页 |
| ·PHB的检测分析 | 第64-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微生物菌群分析 | 第65-71页 |
| ·甲烷氧化混合菌中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机理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5 提高甲烷氧化混合菌的PHB产量条件的优化 | 第76-90页 |
| ·前言 | 第76-7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7-78页 |
|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7-78页 |
| ·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 ·菌种来源与培养基组成 | 第78页 |
| ·培养基不同组分初始浓度的影响作用 | 第78页 |
| ·不同生长期对PHB积累的影响 | 第78页 |
| ·PHB的检测分析 | 第78-7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9页 |
| ·培养基中不同营养元素的影响作用 | 第79-83页 |
| ·优化的培养基中细胞生长和PHB积累 | 第83-84页 |
| ·不同生长时期对细胞积累PHB的影响 | 第84-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6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高效发酵工艺 | 第90-104页 |
| ·引言 | 第90-91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1页 |
| ·实验材料 | 第9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91页 |
| ·实验方法 | 第91-94页 |
| ·菌种来源及培养基组成 | 第91-92页 |
| ·不同碳源条件下发酵罐发酵培养 | 第92页 |
| ·模拟连续发酵方式培养细胞 | 第92-93页 |
| ·发酵过程的细胞生长动力学考察 | 第93页 |
| ·分批发酵培养中甲醇的流加方式 | 第93-9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2页 |
| ·不同碳源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PHB积累 | 第94-95页 |
| ·模拟连续发酵培养方式的细胞生长与PHB积累研究 | 第95-97页 |
| ·甲醇为唯一碳源条件下的分批发酵培养 | 第97-99页 |
| ·甲醇流加方式的建立 | 第99-101页 |
| ·一段式高效生产PHB的补料分批发酵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22页 |
| 附录 | 第122-12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