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前言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立题依据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木质纤维原料 | 第15-19页 |
·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成 | 第15-16页 |
·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 | 第16-19页 |
·物理法 | 第17页 |
·化学法 | 第17-18页 |
·生物法 | 第18页 |
·物理化学联合法 | 第18-19页 |
·纤维素酶 | 第19-24页 |
·纤维素酶酶系概况 | 第19页 |
·纤维素酶的结构 | 第19-20页 |
·纤维素酶的产生菌种 | 第20-22页 |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22-24页 |
·纤维素酶的制备 | 第24-29页 |
·产酶培养基 | 第24-27页 |
·碳源 | 第25-26页 |
·养分需要 | 第26-27页 |
·产酶条件优化 | 第27-29页 |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29-32页 |
·食品工业 | 第29页 |
·发酵工业 | 第29-30页 |
·饲料工业 | 第30页 |
·纺织工业 | 第30页 |
·可降解塑料业 | 第30页 |
·洗涤,医药等工业 | 第30-32页 |
3 农作物秸秆作为里氏木霉产酶碳源的筛选 | 第32-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菌种 | 第32页 |
·原料及预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原料 | 第32页 |
·农作物秸秆稀酸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农作物秸秆碱处理方法 | 第33页 |
·农作物秸秆绿液处理方法 | 第33页 |
·试剂配制 | 第33-34页 |
·Mandels 营养盐配制 | 第33页 |
·Mandels 微量元素配制 | 第33页 |
·DNS 试剂的配制 | 第33-34页 |
·柠檬酸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的配制 | 第34页 |
·Na2CO3溶液 | 第34页 |
·pNPG 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对硝基苯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标准糖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标准蛋白质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35页 |
·纤维素酶制备 | 第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葡聚糖、戊聚糖、木质素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pH 值的测定 | 第36页 |
·滤纸酶活力的测定 | 第36-37页 |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测定 | 第37页 |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37页 |
·水解液中糖浓度测定 | 第37页 |
·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农作物秸秆酸处理条件优化及产酶比较 | 第39-42页 |
·甘蔗渣成分分析 | 第39页 |
·酸浓度对蔗渣稀硫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反应时间对蔗渣稀硫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40-41页 |
·温度对蔗渣稀硫酸预处理的影响 | 第41页 |
·稀酸处理对蔗渣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41-42页 |
·农作物秸秆碱处理条件优化及产酶比较 | 第42-46页 |
·玉米秸秆和蔗渣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碱处理条件对蔗渣预处理及其产酶的影响 | 第43-44页 |
·碱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预处理及产酶的影响 | 第44-46页 |
·农作物秸秆绿液预处理条件优化及产酶比较 | 第46-49页 |
·物料分析 | 第47-48页 |
·绿液预处理不同农作物秸秆产纤维素酶比较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麦秆绿液预处理条件优化及产酶 | 第51-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菌种 | 第51页 |
·原料 | 第51页 |
·试剂配制 | 第51页 |
·培养基 | 第51页 |
·纤维素酶制备 | 第51页 |
·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麦秆绿液预处理条件优化 | 第52页 |
·绿液不同预处理条件对麦秆浆料成分影响 | 第52页 |
·绿液预处理对麦秆制备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52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做碳源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52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麦秆与微晶纤维素不同配比产纤维素酶 | 第52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和麦秆/微晶纤维素配比间歇产酶历程 | 第52页 |
·几种碳源产纤维素酶比较 | 第52页 |
·绿液预处理对麦秆酶解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麦秆绿液预处理前后 X-衍射分析 | 第53页 |
·麦秆绿液预处理前后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8页 |
·麦秆绿液预处理前后物料分析 | 第53-54页 |
·绿液预处理对麦秆制备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54-56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产酶条件优化 | 第56-61页 |
·绿液处理麦秆做碳源浓度的确定 | 第56-59页 |
·绿液处理麦秆与微晶纤维素配比产纤维素酶 | 第59-60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和微晶纤维素配比间歇产酶历程 | 第60-61页 |
·几种不同碳源对里氏木霉制备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61页 |
·绿液预处理对麦秆酶解结果的影响 | 第61-64页 |
·绿液预处理前后麦秆 X-衍射分析 | 第64-66页 |
·麦秆绿液预处理前后电镜分析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稀酸预处理纸浆诱导产纤维素酶 | 第69-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菌种 | 第69页 |
·原料 | 第69页 |
·试剂配制 | 第69页 |
·培养基 | 第69页 |
·纤维素酶制备 | 第69页 |
·分析方法 | 第69页 |
·试验设计 | 第69-70页 |
·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 | 第70页 |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第70页 |
·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2页 |
·纸浆和稀酸处理纸浆对纤维素酶的诱导作用 | 第70-71页 |
·稀酸处理纸浆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优化 | 第71-77页 |
·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 | 第71-73页 |
·最陡爬坡实验 | 第73页 |
·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培养基 | 第73-77页 |
·酸处理纸浆诱导产酶历程 | 第77-79页 |
·纸浆酸处理前后 X-衍射分析 | 第79-80页 |
·纸浆酸处理前后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分批补料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83-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原料 | 第83页 |
·菌种、培养基和纤维素制备 | 第83页 |
·分析方法 | 第83页 |
·分批补料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83-84页 |
·绿液处理麦秆作基础碳源分批补料提高纤维素酶活 | 第84页 |
·酸处理纸浆作基础碳源分批补料提高纤维素酶活 | 第84页 |
·绿液处理麦秆、酸处理纸浆混合碳源分批补料提高纤维素酶酶活 | 第84页 |
·产酶方式对产酶的影响 | 第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4页 |
·绿液预处理麦秆分批补料产酶历程 | 第84-87页 |
·酸处理纸浆分批补料产酶历程 | 第87-90页 |
·绿液处理麦秆和酸处理纸浆混合碳源分批补料产酶历程 | 第90-92页 |
·产酶方式对产酶结果影响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全文总结 | 第95-9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97页 |
·论文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