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15-1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3页 |
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18页 |
·高温与干旱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18-21页 |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8-19页 |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高温与干旱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 | 第21-24页 |
·光合作用 | 第21页 |
·植物抗逆系统 | 第21-22页 |
·水稻脯氨酸积累 | 第22页 |
·水稻内源激素变化 | 第22页 |
·水稻内源多胺 | 第22-23页 |
·灌浆期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 | 第23页 |
·水稻蛋白质组学特征 | 第23-24页 |
·减轻水稻高温胁迫的调控措施 | 第24-25页 |
·合理肥水管理及调整播期 | 第24-25页 |
·培育耐热性品种 | 第25页 |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存在问题 | 第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抽穗灌浆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 第33-47页 |
摘要 | 第33-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材料与栽培情况 | 第34页 |
·高温处理 | 第34-35页 |
·取样 | 第35页 |
·籽粒中淀粉合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 | 第35页 |
·乙烯的测定 | 第35-36页 |
·内源激素的提取、纯化和测定 | 第36-37页 |
·考种与计产 | 第37页 |
·品质测定 | 第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37-38页 |
·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 第38-39页 |
·蒸煮食味品质和蛋白质含量 | 第39页 |
·稻米RVA特征值 | 第39-40页 |
·淀粉合酶和淀粉分支酶 | 第40页 |
·乙烯释放速率 | 第40-41页 |
·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47-69页 |
摘要 | 第47-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试验一 水稻减数分裂期土壤干旱对颖花结实的影响 | 第48-50页 |
·试验二 水稻抽穗灌浆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50-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试验一 水稻减数分裂期土壤干旱对颖花结实的影响 | 第52-58页 |
·试验二 水稻抽穗灌浆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58-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水稻减数分裂期土壤干旱对颖花结实的影响 | 第62-64页 |
·水稻抽穗灌浆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四章 高温与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 第69-108页 |
摘要 | 第69-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7页 |
·材料与栽培概况 | 第70页 |
·高温处理 | 第70-71页 |
·干旱处理 | 第71页 |
·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处理 | 第71-72页 |
·对照 | 第7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72-77页 |
·数据分析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102页 |
·花粉育性、花药开裂与受精 | 第77-79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79-83页 |
·稻米品质 | 第83-89页 |
·生理特性 | 第89-102页 |
·讨论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灌溉方式对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作用 | 第108-125页 |
摘要 | 第10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1页 |
·材料与栽培情况 | 第108-109页 |
·高温及灌溉方式处理 | 第10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数据分析 | 第11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8页 |
·处理效应的方差分析 | 第111-112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12页 |
·稻米品质 | 第112-115页 |
·叶片活性氧生成速率 | 第115-116页 |
·叶片ASA和GSH含量 | 第116页 |
·叶片内源激素 | 第116-117页 |
·籽粒内源多胺 | 第117页 |
·冠层温/湿度 | 第117-118页 |
·讨论 | 第118-122页 |
·结论 | 第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第六章 氮肥对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作用 | 第125-139页 |
摘要 | 第125-1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6页 |
·材料与栽培情况 | 第126页 |
·氮肥及高温处理 | 第12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26页 |
·数据分析 | 第1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6-133页 |
·处理效应的方差分析 | 第126-127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27-128页 |
·稻米品质 | 第128-129页 |
·剑叶光合速率 | 第129-130页 |
·根系氧化力 | 第130页 |
·籽粒蔗糖含量及蔗糖合酶活性 | 第130-131页 |
·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 | 第131-133页 |
·稻米淀粉精细结构分析 | 第133页 |
·讨论 | 第133-136页 |
·结论 | 第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39-147页 |
摘要 | 第139页 |
·主要结论 | 第139-140页 |
·抽穗灌浆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39页 |
·水稻减数分裂期土壤干旱对颖花结实的影响 | 第139页 |
·水稻抽穗灌浆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高温与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40页 |
·灌溉方式对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作用 | 第140页 |
·氮肥对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作用 | 第14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0-141页 |
·讨论 | 第141-144页 |
·关于高温与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 第141-143页 |
·关于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酶活性及淀粉精细结构的关系 | 第143-144页 |
·关于减轻水稻高温伤害的调控技术及其原理 | 第144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深入研究建议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