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第10-11页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趋势及关键材料 | 第11-13页 |
·阴极材料 | 第11-12页 |
·阳极材料 | 第12页 |
·连接材料 | 第12-13页 |
·固体电解质材料 | 第13-16页 |
·萤石型电解质材料 | 第13-14页 |
·钙钛矿型电解质材料 | 第14-15页 |
·磷灰石型电解质材料 | 第15-16页 |
·磷灰石型硅酸镧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固相法 | 第16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6-17页 |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 | 第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特色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7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表征技术 | 第27-30页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表征技术 | 第28-30页 |
·凝胶化过程表征 | 第28页 |
·物相表征 | 第28-29页 |
·烧结体表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硅酸镧纳米粉体制备及表征 | 第30-56页 |
·凝胶中元素均匀性及凝胶化过程机理分析 | 第30-47页 |
·凝胶中镧元素的分布均匀性 | 第31-35页 |
·凝胶中硅元素的分布均匀性 | 第35-47页 |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硅酸镧纳米粉体 | 第47-53页 |
·辅助氧化剂对于凝胶网络及凝胶自燃烧行为的影响 | 第47-49页 |
·辅助氧化剂含量对目标产物物相形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以KH550为硅源,溶胶-凝胶自燃烧合成产物粉体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微波诱发凝胶自燃烧合成硅酸镧纳米粉体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稀土掺杂硅酸镧纳米粉体制备及表征 | 第56-65页 |
·KH550为硅源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实验流程 | 第56-57页 |
·稀±掺杂硅酸镧纳米粉休物相分析 | 第57-59页 |
·稀土掺杂硅酸镧纳米粉体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稀土掺杂硅酸镧纳米粉体的颗粒尺寸及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稀土掺杂硅酸镧烧结及烧结体性能研究 | 第65-79页 |
·稀土掺杂硅酸镧纳米粉体烧结实验流程 | 第65页 |
·烧结温度对烧结体性能影响 | 第65-70页 |
·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物相的影响 | 第65-68页 |
·烧结温度对烧结体表观密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电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掺杂元素种类及含量对烧结体性能影响 | 第70-76页 |
·掺杂元素种类及含量对烧结体物相的影响 | 第70-73页 |
·掺杂元素种类及含量对烧结体致密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掺杂元素种类及含量烧结体电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