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D染色体组起源及春化和光周期对燕麦抽穗期的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燕麦属染色体组 | 第14-16页 |
·燕麦属染色体组构成 | 第14-15页 |
·六倍体燕麦染色体组起源 | 第15-16页 |
2 燕麦染色体组的鉴定 | 第16-17页 |
·18D染色体文库 | 第16页 |
·FISH标记特异染色体 | 第16页 |
·燕麦染色体鉴别的探针序列 | 第16-17页 |
3 春化与光周期对燕麦抽穗期影响研究 | 第17-20页 |
·春化和光周期 | 第17页 |
·春花与光周期调控机制 | 第17-19页 |
·春化与光周期对燕麦抽穗期的影响 | 第19-20页 |
4 燕麦储藏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0页 |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燕麦基因组特异染色体18D组份分析 | 第22-28页 |
摘要 | 第22页 |
1 前言 | 第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4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利用FISH探讨燕麦D染色体组起源 | 第28-39页 |
摘要 | 第28页 |
1 前言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制片 | 第30页 |
·探针制备 | 第30页 |
·杂交和镜检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探针A336 | 第31-32页 |
·探针A250、A305、A436 | 第32-33页 |
·探针PITS | 第33-34页 |
·探针A3-19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9页 |
·以18D文库序列为探针,探讨D染色体组起源 | 第36-37页 |
·以PITS为探针,探讨D染色体组起源 | 第37页 |
·以A3-19为探针,探讨D染色体组起源 | 第37-38页 |
·D染色体组的起源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春化和光周期对燕麦抽穗期的影响 | 第39-45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前言 | 第39-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抽穗期 | 第40-42页 |
·C_(VERN)和C_(PHOT) | 第42页 |
·抽穗时间与地理分布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春化与光周期对抽穗期的影响 | 第44页 |
·抽穗期与地理分布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冬春型燕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遗传差异 | 第45-53页 |
摘要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45-4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DNA提取,扩增和测序 | 第47-48页 |
·序列分析 | 第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春化和光周期片段之间的差异 | 第52页 |
·光周期基因片段之间的差异 | 第52页 |
·各基因片段在春冬型植株之间的差异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冬春型燕麦储藏蛋白遗传多样性 | 第53-58页 |
摘要 | 第53页 |
1 前言 | 第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球蛋白提取 | 第54页 |
·谷蛋白提取 | 第54页 |
·醇溶蛋白提取 | 第54-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燕麦球蛋白电泳 | 第55页 |
·燕麦谷蛋白电泳 | 第55页 |
·燕麦醇溶蛋白电泳 | 第55-56页 |
4 讨论 | 第56-58页 |
·燕麦蛋白条带分布 | 第56-57页 |
·植株间的蛋白遗传多样性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 | 第65-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