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1. 稻瘟病的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 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植物抗病基因的特点及分类 | 第10-11页 |
| ·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3. 水稻抗虫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4. 水稻抗旱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5. 基因聚合改良水稻抗性 | 第14-15页 |
| 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16-2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 ·水稻材料 | 第16页 |
| ·标记引物序列 | 第16-18页 |
| ·Pikm、Pi9基因组全长扩增引物 | 第17-18页 |
| ·载体pEASY-Blunt Cloning Kit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 ·培养基 | 第1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9-27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9页 |
| ·性状聚合设计 | 第19-20页 |
|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 | 第20-21页 |
| ·PCR分子标记检测 | 第21-22页 |
| ·抗虫、抗旱分子检测均使用常规PCR(见表5) | 第21页 |
| ·Pikm和Pi9全长扩增PCR体系及反应程序(见表6) | 第21-22页 |
| ·PCR产物纯化和回收 | 第22-23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3页 |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23-24页 |
| ·阳性克隆检测 | 第24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24-25页 |
| ·扩增片段测序与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5页 |
| ·转基因水稻材料对二化螟的抗性鉴定 | 第25-27页 |
| ·实验时间 | 第25页 |
| ·实验地点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调查 | 第26-27页 |
| 三. 结果分析 | 第27-50页 |
| 1. 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源片段在水稻基础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 第27-31页 |
| ·Pi40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27页 |
| ·Pikh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27-28页 |
| ·Pib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28页 |
| ·Pita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 ·Pi9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 ·Pikm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30页 |
| ·Piz基因的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 ·供体材料和基础材料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源序列的分布情况 | 第31页 |
| 2. R498中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源序列分析结果 | 第31-44页 |
| ·Pikm | 第31-37页 |
| ·Pikm扩增 | 第31-32页 |
| ·PCR产物回收检测 | 第32页 |
| ·阳性克隆检测 | 第32-33页 |
| ·序列比对 | 第33-37页 |
| ·Pi9 | 第37-38页 |
| ·Pid3 | 第38-40页 |
| ·Pita | 第40-42页 |
| ·Pikh | 第42-44页 |
| 3. 多抗材料的初步创制 | 第44-45页 |
| 4. 抗虫转基因植株的抗螟虫鉴定结果 | 第45-50页 |
| ·田间鉴定结果 | 第45-46页 |
| ·室内鉴定结果 | 第46-49页 |
|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四. 讨论 | 第50-52页 |
| 五.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