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21页 |
·带状套作大豆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 | 第12-13页 |
·大豆机械化收获技术和现状 | 第13-17页 |
·收获方法和收获时间 | 第13-14页 |
·大豆适宜机收的植株特性 | 第14-15页 |
·大豆成熟期植株特性与大豆联合收割机的关系 | 第15-16页 |
·国内外大豆机械化收获现状 | 第16-17页 |
·南方带状套作大豆机械收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南方带状套作大豆机械化作业现状 | 第17页 |
·南方带状套作大豆机械化收获面临的难题 | 第17-19页 |
·化学催熟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试验品种与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完熟期植株特性研究 | 第21页 |
·不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含水量、产量和品质研究 | 第21-22页 |
·化学催熟对大豆植株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2页 |
·大豆机械化联合收获 | 第22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2-26页 |
·植株特性和籽粒品质 | 第22-24页 |
·机械化联合收获指标 | 第24-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带状套作大豆完熟期植株的机收特性 | 第27-31页 |
·倒伏率 | 第27页 |
·株型 | 第27-28页 |
·株高 | 第28页 |
·底荚高 | 第28-29页 |
·茎粗 | 第29页 |
·茎秆强度 | 第29-30页 |
·籽粒大小均匀度 | 第30-31页 |
·自然损失和籽粒霉变 | 第31页 |
·不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含水量、产量和品质研究 | 第31-34页 |
·植株各器官含水量 | 第31页 |
·百粒重 | 第31-33页 |
·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 | 第33-34页 |
·化学催熟对带状套作大豆植株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4-43页 |
·植株叶片 | 第34-35页 |
·植株各器官含水量 | 第35-38页 |
·自然损失 | 第38页 |
·籽粒大小均匀度 | 第38-39页 |
·百粒重 | 第39-41页 |
·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 | 第41-42页 |
·经济系数 | 第42-43页 |
·RG20水稻收割机收获带状套作大豆的效果 | 第43-45页 |
·收获效率 | 第43页 |
·机械收获损失 | 第43页 |
·割茬高度 | 第43-44页 |
·籽粒清洁率、破碎率和泥花率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带状套作大豆成熟期的植株特性适宜机械化收获 | 第45-46页 |
·化学催熟对大豆植株机收特性的影响 | 第46页 |
·带状套作大豆机械化联合收获的探讨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