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以忠州中学初中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教师课堂话语的定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话语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Krashen 的输入假设理论 | 第17页 |
·交互假设理论 | 第17-19页 |
4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 第19-43页 |
·调查目的 | 第19页 |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调查问题 | 第19页 |
·调查工具 | 第19-20页 |
·课堂观察与记录 | 第20页 |
·师生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20-24页 |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真实性 | 第24-32页 |
·英语教师话语语言本身真实性 | 第25-26页 |
·教师课堂话语的交际真实性 | 第26-30页 |
·教师课堂话语内容真实性 | 第30-32页 |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合理性 | 第32-36页 |
·教师课堂话语的正确性 | 第32-34页 |
·教师课堂话语的得体性 | 第34-36页 |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 | 第36-41页 |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互动 | 第36-38页 |
·促进学生语言输出的互动 | 第38-40页 |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互动 | 第40-41页 |
·影响教师课堂话语的其他因素 | 第41-43页 |
·使用的课本 | 第41页 |
·班级的学生 | 第41-42页 |
·英语教师自身的因素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页 |
·教学建议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附录 A | 第46-48页 |
附录 B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