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物质的电磁性质论文

新型中红外超材料设计及其电磁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7页
   ·光子晶体第14-19页
     ·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及其应用第15-17页
     ·光子晶体的光局域特性及其应用第17-18页
     ·光子晶体的负折射特性及其应用第18-19页
   ·左手材料第19-27页
     ·左手材料的负折射现象(逆SNELL定律)及其应用第22-24页
     ·左手材料的逆DOPPLER效应及其应用第24-25页
     ·左手材料的逆CERENKOV辐射现象及其应用第25-26页
     ·左手材料的负GOOS-HANCHEN位移现象第26-27页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第27-35页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的概念第27-28页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的特点第28页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的应用第28-32页
     ·一些传统吸收体的简介第32-34页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与传统吸波结构设计原理的区别第34-35页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第35-36页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36-37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37-59页
   ·光子晶体的能带理论第37-41页
   ·超材料的有效媒质理论第41-58页
     ·有效媒质近似第41-42页
     ·超材料的有效媒质近似第42-45页
     ·均匀超材料电磁参数的反演法第45-46页
     ·超材料均匀化模型的有效性第46-49页
     ·非均匀超材料电磁参数的反演法第49-51页
     ·斜入射时超材料电磁参数的反演法第51-56页
     ·超材料电磁参数的性质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方环的电磁响应特性研究第59-82页
   ·图形单元的研究动态及本工作现实意义第59-60页
   ·模型建立与研究方案第60-61页
   ·方环吸收体的吸收机理与等效电路模型第61-66页
   ·方环共振频率的几何参量影响第66-69页
     ·方环共振频率与边长的联系第66-67页
     ·方环共振频率与条宽度的联系第67页
     ·方环共振频率与单元间隙的联系第67-69页
   ·方环的高阶共振模式研究第69-74页
     ·方环高阶模式共振频率与边长的联系第69-71页
     ·方环高阶模式共振频率与单元间隙的联系第71-72页
     ·方环高阶模式共振频率与条宽度的联系第72-74页
   ·多波段方环完美吸收体设计第74页
   ·方环的极化不敏感特性第74-76页
   ·方环结构完美吸收体有效磁导率数值模型的建立第76-78页
   ·方环共振特性的实验验证第78-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基于方环的宽频完美选择性吸收体研究第82-99页
   ·宽频完美吸收体研究动态及本工作现实意义第82-83页
   ·热辐射基本定律与物体的辐射特性第83-92页
     ·热辐射基本定律第84-85页
     ·黑体辐射基本定律第85-89页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第89-90页
     ·KIRCHHOFF定律与实际物体的吸收比第90-92页
   ·5μm-8μm中红外宽频完美吸收体设计第92-97页
     ·宽频完美吸收体设计方案第93-94页
     ·宽频完美吸收体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4-97页
     ·宽频完美吸收体的发射率分析第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基于方环的具有完美透射率的左手材料研究第99-118页
   ·左手材料研究动态及本工作现实意义第99-103页
   ·渔网结构的负折射理论第103-109页
   ·完美透射左手材料的设计方案第109-110页
   ·数值计算结果第110-111页
   ·完美透射左手材料的实现原理第111-112页
   ·本左手材料磁导率数值模型的建立第112-115页
   ·高透射率的实现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六章 基于方环的双通道左手材料研究第118-132页
   ·双通道左手材料研究动态及本工作现实意义第118页
   ·有效材料参数的共振与反共振行为第118-123页
   ·双通道左手材料的设计方案第123-125页
   ·数值计算结果第125-127页
   ·双通道左手材料的实现原理第127-129页
   ·有效电磁参数的异常特征的解释第129-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第132-135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3页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性生产企业多产品柔性制造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数据挖掘模型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