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铜绿假单胞菌中rsmA正调节基因的筛选及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縮写对比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铜绿假单胞菌的特点第14-15页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第15-16页
   ·RsmA的研究现状及与各系统之间的关系第16-23页
     ·双组份系统第16-19页
     ·RsmA与双组份系统的相互关系第19-20页
     ·群体感应系统第20页
     ·RsmA与群体感应系统的相互关系第20-22页
     ·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第22页
     ·RsmA与Ⅲ型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第22-23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5-46页
   ·实验材料第25-30页
     ·菌株、质粒及引物第25-26页
     ·培养基的配置及各抗生素的使用浓度第26-29页
     ·试剂第29-30页
     ·仪器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46页
     ·质粒的小量提取第30-31页
     ·大肠杆菌(10B)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页
     ·PAO1感受态细胞的快速制备第31-32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反应体系第32页
     ·酶切及连接反应第32-33页
     ·电转化第33-34页
     ·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试验第34-37页
     ·基因互补实验第37-38页
     ·基因敲除实验第38-41页
     ·三亲株杂交实验第41-42页
     ·泳动实验(Swimming mobility)第42页
     ·丛动实验(Swarming mobility)第42页
     ·蹭行运动实验(Twitching mobility)第42-43页
     ·刚果红实验第43页
     ·绿脓菌素的测定第43-44页
     ·胞外蛋白酶活性检测第44页
     ·浓硫酸-地衣酚法测定鼠李糖脂的含量第44-46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6-66页
   ·转座突变体库的筛选第46-50页
     ·随机转座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筛选第46-48页
     ·转座突变体突变基因的确定第48-50页
   ·转座突变体表型的测定第50-53页
     ·转座突变体的细菌运动性实验第50-52页
     ·转座突变体的胞外多糖测定实验第52-53页
     ·转座突变体的绿脓菌素测定实验第53页
   ·hemK基因的互补及敲除第53-59页
     ·突变体F5的互补试验第54-55页
     ·突变体F5互补体的表型测定第55-58页
     ·hemK基因敲除实验第58-59页
   ·hemK基因功能及其对rsmA基因调节作用的研究第59-66页
     ·敲除突变体△hemK表型的测定第59-62页
     ·载体pkD-rsmA在△hemK中的表达第62页
     ·△hemK与双组份调节系统的关系第62-63页
     ·△hemK与Ⅲ型分泌系统(T3SS)的关系第63-64页
     ·△hemK与绿脓菌素合成基因的关系第64-66页
第四章 讨论与小结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层食品药品执法人员心理压力管理研究--以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