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选题缘由 | 第8页 |
| 2.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1.研究对象 | 第9页 |
| 2.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三) 核心概念 | 第10-13页 |
| 1.学校组织 | 第10页 |
| 2.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第10-12页 |
| 3.学校组织文化 | 第12-13页 |
| (四)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 1.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 第13页 |
| 2.个人/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 | 第13-14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一) 组织文化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不同类型组织文化下组织公民行为的差异 | 第14页 |
| 2.组织文化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回归分析 | 第14-15页 |
| (二)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 第15-19页 |
| 1.研究范围 | 第15-18页 |
| 2.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3.研究范式 | 第18-19页 |
| (三)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 | 第19-20页 |
| 1.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起因 | 第19页 |
| 2.学校组织文化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3.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阶段 | 第20页 |
| 二、 学校组织文化现状分析 | 第20-29页 |
| (一) 学校精神文化解析 | 第21-24页 |
| 1.“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内核 | 第21-23页 |
| 2.“家庭式亲情关系”的打造 | 第23-24页 |
| 3.价值假设的形成 | 第24页 |
| (二) 学校制度文化解构 | 第24-28页 |
| 1.发展导向 | 第24-26页 |
| 2.团队导向 | 第26页 |
| 3.人本导向 | 第26-27页 |
| 4.民主导向 | 第27-28页 |
| (三) 学校物质文化解读 | 第28-29页 |
| 三、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现状分析 | 第29-41页 |
| (一) 问卷施测及统计分析 | 第29-34页 |
| 1.问卷施测 | 第29-31页 |
| 2.因子分析 | 第31-33页 |
| 3.信度分析 | 第33-34页 |
| (二) 实证研究结果 | 第34-41页 |
| 1.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整体水平表现较高 | 第34-37页 |
| 2.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各维度上表现不同 | 第37页 |
| 3.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背景变量差异 | 第37-41页 |
| 四、 学校组织文化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讨论 | 第41-44页 |
| (一) “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文化促进教师关爱学生 | 第41-42页 |
| (二) 团队导向的制度文化鼓励教师的知识共享 | 第42页 |
| (三) 发展导向的制度文化激励教师的自主进取 | 第42-43页 |
| (四) 人本导向的制度文化维护教师的人际和谐 | 第43页 |
| (五) 民主导向的制度文化尚未健全阻碍教师的民主参与 | 第43-44页 |
| 五、 K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养成的借鉴意义 | 第44-46页 |
| (一) 精神文化引领,扩充教师角色内涵 | 第44页 |
| (二)“软硬兼施”,凸显价值导向 | 第44页 |
| (三)坚持文化宣导,贯彻执行 | 第44-45页 |
| (四)校长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录 | 第49-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