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集矿二2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突出区域预测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矿区构造及其对瓦斯控制 | 第14-20页 |
| ·矿区地层分布特征 | 第14-16页 |
| ·矿区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 第16-18页 |
| ·矿区构造演化特征 | 第16页 |
| ·矿区构造分布特征 | 第16-18页 |
| ·矿区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 3 井田构造特征、水文地质及岩浆活动 | 第20-28页 |
| ·井田概况 | 第20-21页 |
| ·井田构造特征 | 第21-23页 |
| ·断层构造 | 第21-22页 |
| ·褶曲构造 | 第22页 |
| ·火成岩 | 第22页 |
| ·陷落柱 | 第22-23页 |
|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 ·主要含(隔)水层组 | 第23-24页 |
| ·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特征 | 第24页 |
| ·岩浆活动特征 | 第24-26页 |
| ·岩浆入侵与地质构造关系 | 第24-25页 |
| ·岩浆入侵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4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 第28-56页 |
| ·多源瓦斯数据融合分析 | 第29-31页 |
| ·地勘期间瓦斯含量的择取 | 第29页 |
| ·生产期间实测瓦斯含量 | 第29页 |
| ·利用瓦斯参数计算瓦斯含量 | 第29-30页 |
| ·利用瓦斯涌出量反演瓦斯含量 | 第30-31页 |
|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 | 第31-33页 |
| ·瓦斯地质单元的含义及划分依据 | 第31-32页 |
|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结果 | 第32-33页 |
| ·车集矿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 ·煤层埋藏深度 | 第33页 |
| ·煤层厚度 | 第33-34页 |
| ·煤质 | 第34页 |
| ·煤体与围岩透气性 | 第34-35页 |
| ·岩浆入侵活动 | 第35-36页 |
| ·断裂构造 | 第36-37页 |
| ·水文地质 | 第37页 |
| ·第Ⅰ地质单元瓦斯地质规律 | 第37-46页 |
| ·第Ⅱ地质单元瓦斯地质规律 | 第46-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车集矿井二_2煤层瓦斯含量预测 | 第56-64页 |
|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瓦斯赋存影响因素评析 | 第56-60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 第56-57页 |
| ·瓦斯含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57-60页 |
| ·瓦斯含量预测数学模型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 第64-70页 |
|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 ·煤与瓦斯突出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 第64页 |
| ·煤与瓦斯突出与岩浆岩的关系 | 第64页 |
| ·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 第64-65页 |
| ·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厚变化的关系 | 第65页 |
|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 | 第65-66页 |
| ·突出区域预测指标择取及临界值确定 | 第66-67页 |
|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7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7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