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信誉缺失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8-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代表性研究成果简要评介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理论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 理论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企业信誉缺失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2页 |
一、信誉、信誉缺失以及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一) 信誉的概念 | 第14页 |
(二) 信誉缺失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三) 其它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二、信誉的功能与作用 | 第17-22页 |
(一) 信誉是交换的前提 | 第17-19页 |
(二) 信誉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 第19页 |
(三)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 第19-20页 |
(四) 信誉可节约交易成本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信誉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一、企业信誉缺失的内因分析 | 第22-25页 |
(一) 产权不明确 | 第22页 |
(二) 内部管理素质低下 | 第22-23页 |
(三) 企业盲目的竞争 | 第23-24页 |
(四) 企业信誉意识不足 | 第24-25页 |
(五) 企业间信息传播的速度缓慢 | 第25页 |
二、企业信誉缺失的外因分析 | 第25-29页 |
(一) 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5-26页 |
(二) 企业对失信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 第26页 |
(三) 鼓励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四)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 第27页 |
(五) 文化传统对企业的影响 | 第27-28页 |
(六) 小企业生存压力大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构建企业信誉的思路 | 第29-37页 |
一、完善法律制度 | 第29页 |
二、建立企业信誉产权基础 | 第29-31页 |
(一) 明晰企业的产权归属 | 第30页 |
(二) 保持产权关系长期稳定 | 第30-31页 |
(三) 企业产权可以自由交易 | 第31页 |
三、建立企业信誉监督制度 | 第31-34页 |
(一) 培育良好的企业竞争力 | 第32页 |
(二) 规范政府行为 | 第32-33页 |
(三) 建立经营者的声誉机制 | 第33页 |
(四)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 第33-34页 |
四、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 第34-35页 |
五、建立信息传输机制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