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1. 导论第17-34页
   ·研究背景第17-2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第22-25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26页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26-27页
   ·文献综述第27-34页
     ·低碳研究相关研究综述第27-31页
     ·节能减排相关研究综述第31-34页
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第34-58页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第34-40页
     ·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实质第34-35页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第35-37页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第37-40页
   ·节能减排相关理论第40-44页
     ·节能减排提出的背景第40-41页
     ·节能减排的内涵第41-43页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第43-44页
   ·产业经济相关理论第44-50页
     ·有关产业的基本理论第44-46页
     ·产业结构有关理论第46-48页
     ·产业政策有关理论第48-50页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第50-54页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类型第50-52页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第52-54页
   ·政府规制相关理论第54-58页
     ·政府规制的含义第55-56页
     ·政府规制的分类第56-58页
3. 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必要性分析第58-104页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第58-69页
     ·基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的三次产业结构分析第59-60页
     ·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与劳动力结构分析第60-64页
     ·中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第64-66页
     ·节能减排能够有效倒逼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第66-69页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分析第69-83页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第69-74页
     ·中国能源结构的灰色系统分析第74-78页
     ·中国能源弹性系数分析第78-80页
     ·节能减排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第80-83页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第83-98页
     ·中国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第83-91页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现状分析第91-95页
     ·节能减排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环境质量改善第95-98页
   ·中国发展节能减排是非常必要的第98-104页
     ·政治方面的必要性第99-101页
     ·经济方面的必要性第101-102页
     ·环境与科技方面的必要性第102-104页
4. 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分析第104-134页
   ·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的模式、措施及成效第104-110页
     ·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的模式第104-106页
     ·中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第106-109页
     ·中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成效第109-110页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分析第110-119页
     ·全国总体完成情况分析第111-113页
     ·各省(市、区)完成情况比较分析第113-117页
     ·完成情况的总体评价第117-119页
   ·中国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119-134页
     ·中国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9-125页
     ·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发展经验启示第125-129页
     ·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对策第129-134页
5. 节能减排综合机制研究第134-168页
   ·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节能减排博弈分析第134-142页
     ·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第134-137页
     ·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第137-140页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第140-142页
   ·政府主导作用相关机制建设第142-155页
     ·明确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地位第142-144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规划机制第144-146页
     ·建立和完善经济激励与制约机制第146-151页
     ·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第151-153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和问责机制第153-155页
   ·企业主体作用相关机制建设第155-161页
     ·明确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第155-156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企业目标责任机制第156-158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企业清洁生产机制第158-160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能源服务机制第160-161页
   ·全民参与相关机制建设第161-168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第162-163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理性消费导向机制第163-165页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全民参与综合机制第165-168页
6.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研究第168-192页
   ·技术创新成就低碳之路第168-175页
     ·相关技术路线图研究概述第168-170页
     ·技术路线图的应用第170-173页
     ·技术创新的成本与投资第173-175页
   ·我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选择第175-186页
     ·重点耗能行业的关键技术第175-179页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第179-183页
     ·环保产业的关键技术第183-186页
   ·推动我国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建议第186-192页
     ·技术发展与创新面临的障碍第186-188页
     ·推动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政策建议第188-192页
7. 节能减排区域差异化研究第192-231页
   ·我国CO_2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第192-201页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第192-195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95-201页
   ·基于孟德尔遗传算法的区域发展模型分析第201-221页
     ·孟德尔遗传算法相关理论第202-208页
     ·区域发展混合模型的建立第208-211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11-221页
   ·区域节能减排发展政策建议第221-231页
     ·东部地区节能减排发展政策建议第221-224页
     ·中部地区节能减排发展政策建议第224-227页
     ·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发展政策建议第227-23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231-234页
   ·研究结论第231-233页
   ·研究展望第233-234页
参考文献第234-247页
致谢第247-24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声誉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的投资选择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