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1. 导论 | 第17-27页 |
·问题提出及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9-23页 |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创新及待完善之处 | 第25-27页 |
2. 声誉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27-34页 |
·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理论研究 | 第27-31页 |
·标准声誉模型及其拓展 | 第27-28页 |
·声誉交易理论与声誉信息理论 | 第28-29页 |
·组织声誉理论 | 第29-30页 |
·声誉激励理论 | 第30页 |
·声誉网络理论 | 第30-31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 第31-32页 |
·我国关于声誉理论研究的成果 | 第32-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3. 商业银行声誉机制运行的基本原理 | 第34-51页 |
·声誉具有交易保证功能 | 第34-38页 |
·声誉的资产特性 | 第38-39页 |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声誉机制 | 第39-40页 |
·银行微观结构的不稳定性 | 第40-44页 |
·银行独特的风险承担方式 | 第40-42页 |
·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缺陷 | 第42-43页 |
·银行资产负债的脆弱性 | 第43-44页 |
·银行微观结构的不稳定性与部分商业银行声誉指标构建 | 第44页 |
·商业银行声誉机制运行的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模型 | 第45-51页 |
·模型假设前提 | 第45-46页 |
·模型部分 | 第46-49页 |
·模型结论与启示 | 第49-51页 |
4. 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声誉机制运行的影响 | 第51-73页 |
·银行员工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51-56页 |
·银行声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 第52-54页 |
·银行建立员工角度银行声誉的激励分析 | 第54-56页 |
·存款人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56-63页 |
·存款人与银行的利益冲突 | 第56-58页 |
·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58页 |
·银行声誉对存款合约的担保作用 | 第58-59页 |
·银行建立声誉的方式 | 第59-63页 |
·借款人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63-70页 |
·贷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 第63-65页 |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银行信贷声誉选择 | 第65-68页 |
·关系融资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68-70页 |
·银行贷款市场声誉选择与存款市场声誉的相互影响 | 第70-72页 |
·存款市场、贷款市场与部分商业银行声誉指标构建 | 第72-73页 |
5. 商业银行监管与商业银行声誉机制 | 第73-96页 |
·自由银行时代的银行声誉机制 | 第73-74页 |
·银行监管的由来与必要性 | 第74-76页 |
·监管者角度银行声誉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83页 |
·监管制度影响银行声誉机制运行的途径 | 第83-96页 |
·银行市场准入监管 | 第83-85页 |
·存款利息率上限 | 第85-86页 |
·资本充足率监管 | 第86-90页 |
·强制性信息披露 | 第90-91页 |
·资产组合限制 | 第91-94页 |
·声誉机制如何影响监管措施的有效性 | 第94-96页 |
6. 其他因素对商业银行声誉机制的影响 | 第96-110页 |
·外部制度因素与声誉机制 | 第96-100页 |
·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 | 第96-98页 |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声誉机制的影响 | 第98-100页 |
·互联网的发展对银行声誉机制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网络银行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100-103页 |
·信息的传播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103-104页 |
·银行规模、历史、利率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104-108页 |
·银行财务表现、道德责任感与商业银行声誉机制 | 第108-110页 |
7.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机制特点 | 第110-123页 |
·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约束和金融深化 | 第110-113页 |
·金融约束政策与银行声誉机制 | 第113-115页 |
·国家声誉对银行声誉的担保 | 第115-123页 |
·银行的国有产权特征 | 第115-116页 |
·从声誉机制角度解释我国金融约束政策的强大“储蓄动员”功能 | 第116-117页 |
·银行国有产权特征对其声誉选择行为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国家声誉担保银行声誉的脆弱性 | 第118-123页 |
8.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指标体系构建 | 第123-138页 |
·引言 | 第123-125页 |
·问卷设计与处理方法 | 第125-126页 |
·商业银行声誉测评因子指标研究 | 第126-133页 |
·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 第126页 |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126-128页 |
·因子分析结果 | 第128-129页 |
·因子解释 | 第129-130页 |
·因子指标与底层指标之间定量关系的确定 | 第130-133页 |
·商业银行声誉测评因子权重研究 | 第133-135页 |
·改进的穆迪次序图与因子重要性排序 | 第133-134页 |
·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因子指标权重求解 | 第134-135页 |
·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模型的构建 | 第135-136页 |
·结论、启示与展望 | 第136-138页 |
注释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