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缘起第8-10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8-9页
  二、缘起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和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的现状第1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的思路第11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第12-18页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第12-14页
  一、国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二、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第二节 信息素养与相邻概念的关系第14-15页
  一、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第14页
  二、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第14页
  三、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第14页
  四、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第14-15页
 第三节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第15-18页
  一、教师的信息意识第16页
  二、教师的信息知识第16页
  三、教师的信息能力第16-17页
  四、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第17-18页
第三章 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第18-34页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和问卷设计第18页
 第二节 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第18-29页
  一、中小学教师的个人情况第18-19页
  二、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第19-27页
  三、整理的访谈内容第27-29页
 第三节 影响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分析第29-34页
  一、对信息素养的科学认识不到位,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有待提高第29页
  二、枣庄市中小学校信息设备不能满足需求,政策倾斜导致地区差距第29-30页
  三、中小学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的指导第30页
  四、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第30-31页
  五、信息技术培训中出现诸多问题第31-34页
第四章 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第34-45页
 第一节 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方面第34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第34页
  二、加强软件方面及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第34页
  三、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第34页
 第二节 教师培训方面第34-42页
  一、信息技能培训阶段第35-41页
  二、初级应用阶段第41-42页
  三、课程整合阶段第42页
 第三节 教师个人方面第42-43页
 第四节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第43-45页
  一、评价者的多元化第43页
  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43页
  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第43-45页
第五章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 1:山东省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第48-51页
附录 2:山东省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访谈问题第51-5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初中生网络概念的心理结构研究
下一篇:用单亲遗传算法求解二维装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