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对认知偏向和心理适应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6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5页
     ·现实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5页
   ·国内外关于认同整合的研究综述第16-18页
     ·认同整合的概念第16-17页
     ·双文化认同整合的研究第17-18页
   ·关于心理适应的研究综述第18-20页
     ·心理适应的概念第18-19页
     ·心理适应的研究第19-20页
   ·认知加工偏向第20-22页
     ·认知加工偏向的概念与来源第20-21页
     ·认知加工偏向的实验范式研究第21-22页
   ·对认同整合和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综述第22-23页
     ·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第22-23页
     ·认同整合影响文化适应、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第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过往研究之价值第23页
     ·过往研究的不足及启发第23-24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4-25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5-29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假设第25-26页
   ·研究内容第26页
   ·研究思路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29页
     ·研究对象第26-27页
     ·研究工具第27-28页
     ·数据处理第28-29页
第四章: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量表的编制及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特点研究第29-42页
   ·研究目的第29页
   ·研究假设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1页
     ·研究对象第29-30页
     ·研究工具第30页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量表编制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问卷的基本情况第31页
     ·项目分析第31-32页
     ·效度分析第32-35页
     ·信度分析第35-36页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的特征第36-38页
   ·讨论第38-40页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量表的修订第38-39页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的状况第39-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五章: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第42-54页
   ·研究目的第42页
   ·研究假设第42页
   ·研究方法第42-45页
     ·研究对象第42-43页
     ·研究工具第43-44页
     ·施测过程第44页
     ·数据处理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问卷的基本情况第45页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特征分析第45-48页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各指标的关系第48-50页
   ·讨论第50-52页
     ·影响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状况的因素第50-52页
     ·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分析第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认知偏向对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两者关系的影响第54-68页
   ·内容一:认同整合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第54-61页
     ·研究目的第54页
     ·研究假设第54-55页
     ·研究方法第55-57页
     ·研究结果第57-59页
     ·讨论第59-61页
   ·内容二:认同整合、认知偏向与心理适应三者的关系第61-68页
     ·研究目的第61页
     ·研究假设第61页
     ·研究方法第61-62页
     ·研究结果第62-65页
     ·讨论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第68-70页
   ·研究主要结论第68页
   ·研究反思第68-70页
     ·研究的贡献第68-69页
     ·研究的不足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第77-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商制度到买办制度变迁研究
下一篇:论城市房屋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