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综述 | 第15-37页 |
·生物冶金 | 第15-18页 |
·生物冶金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浸矿用微生物 | 第16-17页 |
·硫化矿微生物浸出机理 | 第17-18页 |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简介 | 第18-27页 |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理特征 | 第18-19页 |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代谢机制 | 第19-25页 |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遗传操作系统 | 第25-27页 |
·微生物元素硫氧化机制 | 第27-35页 |
·兼性化能自养细菌中元素硫代谢机制 | 第28-30页 |
·化能自养硫氧化古菌中元素硫代谢机制 | 第30-32页 |
·专性化能自养细菌中元素硫代谢机制 | 第32-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S~0氧化关键酶基因sdo的鉴定及分析 | 第37-55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8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8-3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5-53页 |
·ETHE1蛋白序列与At.fATCC 23270基因组的比对 | 第45-47页 |
·重组质粒pET-22b(+)-sdo和pET-22b(+)-2644的构建 | 第47-50页 |
·SDO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0-52页 |
·硫加双氧酶(SDO)的酶活测定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重组硫加双氧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55-66页 |
·引言 | 第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5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5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9-65页 |
·硫加双氧酶蛋白的纯化及超滤 | 第59-60页 |
·重组硫加双氧酶最适反应温度检测 | 第60-61页 |
·重组硫加双氧酶最适作用pH值检测 | 第61-64页 |
·重组硫加双氧酶抑制实验的研究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硫加双氧酶基因的表达研究 | 第66-80页 |
·引言 | 第6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6-7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6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6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3-78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sdo基因在At.f中的表达 | 第73-74页 |
·不同底物条件下At.f硫加双氧酶活性检测 | 第74-75页 |
·qRT-PCR检测比较以Fe~(2+)和S~0为能源时At.f硫氧化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 第75-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质粒上携带硫加双氧酶基因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的表达 | 第80-93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1-8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81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8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3-92页 |
·重组质粒pJRD215-psdo的构建 | 第83-86页 |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工程菌At.g ATCC 23270(pJRD215-psdo)的构建 | 第86-87页 |
·qRT-PCR检测工程菌At.f(pJRD215-psdo)硫氧化基因的表达 | 第87-89页 |
·工程菌At.f(pJRD215-psdo)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89-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硫加双氧酶基因的敲除 | 第93-108页 |
·引言 | 第9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3-9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93-94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94-9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97-107页 |
·自杀质粒pKIT-Ksdo的构建 | 第98-100页 |
·sdo基因的敲除 | 第100-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件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