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 ·问题缘起 | 第11页 |
| ·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基本理论及现状 | 第14-22页 |
| ·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概述 | 第14-17页 |
| ·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涵义 | 第14页 |
| ·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 第14-17页 |
| ·弥补行政强制法律规则的不足 | 第14-15页 |
| ·指导具体行政强制行为 | 第15-16页 |
| ·保持行政强制法律规范之间的稳定 | 第16-17页 |
| ·我国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现状 | 第17-19页 |
| ·我国理论界对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概括 | 第17页 |
| ·《行政强制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 第17-19页 |
| ·我国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应然确立标准 | 第19-22页 |
| ·客观性 | 第19页 |
| ·法律性 | 第19-20页 |
| ·抽象性 | 第20页 |
| ·特殊性 | 第20-21页 |
| ·普遍性 | 第21页 |
| ·基本性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域外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考察 | 第22-29页 |
| ·英美法系 | 第22-24页 |
| ·英国 | 第22-23页 |
| ·美国 | 第23-24页 |
| ·大陆法系 | 第24-27页 |
| ·德国 | 第24-26页 |
| ·奥地利 | 第26页 |
| ·西班牙 | 第26-27页 |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法定原则 | 第29-33页 |
| ·行政强制法定原则的涵义 | 第29-30页 |
| ·行政强制法定原则的生成 | 第30-31页 |
| ·法律优位 | 第30页 |
| ·法律保留 | 第30-31页 |
| ·行政强制法定原则的内容 | 第31-33页 |
| ·行政强制设定权配置法定原则 | 第31页 |
| ·行政强制主体和对象法定原则 | 第31-32页 |
| ·行政强制手段和程序法定原则 | 第32页 |
| ·《行政强制法》法定原则评析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最小损害原则 | 第33-40页 |
| ·最小损害原则概述 | 第33-37页 |
| ·最小损害原则的理论渊源 | 第34-35页 |
| ·最小损害原则在行政强制法上的价值体现 | 第35-37页 |
| ·最小损害原则在行政强制法中的适用标准 | 第37-38页 |
| ·《行政强制法》中的最小损害原则 | 第38-40页 |
| 第六章 行政强制法其他原则 | 第40-47页 |
| ·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原则 | 第40-42页 |
| ·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原则的生成 | 第40-41页 |
| ·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原则的要求 | 第41页 |
| ·《行政强制法》中体现的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原则 | 第41-42页 |
| ·期待当事人履行原则 | 第42-44页 |
| ·期待当事人履行原则的生成 | 第42-43页 |
| ·期待当事人履行原则的内容 | 第43-44页 |
| ·《行政强制法》中体现的期待当事人履行原则 | 第44页 |
| ·正当程序原则 | 第44-45页 |
| ·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内在冲突及解决 | 第45-47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