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краткоеизложение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序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攻击行为的有关研究 | 第10-13页 |
·攻击行为的概念 | 第10页 |
·攻击行为的分类 | 第10-11页 |
·身体攻击和间接攻击 | 第10页 |
·敌意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 | 第10页 |
·冲动性攻击和计划性攻击 | 第10页 |
·ПершанинаЕ(1995)对攻击行为做出了如下分类 | 第10-11页 |
·攻击行为的理论 | 第11-12页 |
·相关的研究 | 第12-13页 |
·攻击行为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12页 |
·攻击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12-13页 |
2 有关愤怒情绪的研究 | 第13-15页 |
·愤怒的定义 | 第13-14页 |
·愤怒的诱因研究 | 第14页 |
·愤怒的类型 | 第14页 |
·愤怒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愤怒的性别差异 | 第14-15页 |
·愤怒与自尊 | 第15页 |
3 愤怒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5-22页 |
·愤怒与攻击行为的理论 | 第16-20页 |
·安德森(2002)的“一般情绪攻击模型” | 第16-17页 |
·认知—新联结主义模型 | 第17-18页 |
·王振宏提出的新模型 | 第18-20页 |
·愤怒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1 问题提出 | 第2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4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1 被试的选取 | 第23页 |
2 调查工具 | 第23页 |
·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 | 第23页 |
·《攻击问卷》(修订版) | 第23页 |
3 研究程序 | 第23-24页 |
第四部分 结果分析 | 第24-33页 |
1 愤怒问卷主成分因素分析 | 第24页 |
2 愤怒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4-25页 |
·信度 | 第24-25页 |
·内容效度 | 第25页 |
·结构效度 | 第25页 |
3 攻击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5-26页 |
·信度 | 第25-26页 |
·内容效度 | 第26页 |
·结构效度 | 第26页 |
4 诱发愤怒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 第26-28页 |
·诱发愤怒的年级差异 | 第26-27页 |
·诱发愤怒的性别差异 | 第27-28页 |
5 攻击行为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 第28-30页 |
·攻击行为的年级差异 | 第28-29页 |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29-30页 |
6 相关 | 第30-31页 |
7 诱发愤怒和攻击行为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33-37页 |
1 关于诱发愤怒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 第33页 |
2 关于攻击行为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 第33-34页 |
3 关于诱发愤怒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 第34-35页 |
4 诱发愤怒对攻击行为的预测性 | 第35-37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一 | 第40-41页 |
附录二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