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研究进展回顾 | 第17-26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发现与初期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观测研究的两次重大进展 | 第18-19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季风关系的研究 | 第19-21页 |
·赤道外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 | 第21-22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季节、年际变化的研究 | 第22-23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NSO关系的研究 | 第23-25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模拟及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6-29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9-34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34-42页 |
·引言 | 第34页 |
·资料介绍 | 第34-37页 |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 第35页 |
·CMAP降水资料 | 第35页 |
·OLR资料 | 第35-36页 |
·站点资料 | 第36页 |
·ECMWF再分析资料 | 第36-37页 |
·TMI数据 | 第37页 |
·指数 | 第37页 |
·方法介绍 | 第37-39页 |
·Lanczos滤波器 | 第37-39页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39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 | 第42-58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 | 第43-50页 |
·基本思路 | 第44-47页 |
·计算步骤 | 第47-48页 |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的验证 | 第48-50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50-58页 |
第四章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 | 第58-88页 |
·引言 | 第58页 |
·MJO的传播特征和时空特征 | 第58-60页 |
·MJO的垂直特征 | 第60-61页 |
·MJO的季节变化 | 第61页 |
·MJO的年际变化 | 第61-62页 |
·MJO东/西分量的CEOF分析 | 第62-66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66-88页 |
第五章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NSO的相关关系 | 第88-110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资料及分析方法 | 第89-90页 |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NSO的关系 | 第90-92页 |
·El Nino情况下热带大气ISO的活动 | 第90-91页 |
·La Nina情况下热带大气ISO的活动 | 第91-92页 |
·非El Nino和非LaNina情况下热带大气ISO的活动 | 第92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92-110页 |
第六章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江淮流域洪涝的关系 | 第110-132页 |
·引言 | 第110-111页 |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 | 第111-112页 |
·东亚季风区内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江淮流域洪涝的关系 | 第112-116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长江流域洪涝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特征 | 第114-115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淮河流域洪涝的关系 | 第115-116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116-132页 |
第七章 主时间尺度分析方法 | 第132-154页 |
·引言 | 第132-133页 |
·主时间尺度分析 | 第133-136页 |
·基本思路 | 第133-134页 |
·计算步骤 | 第134-136页 |
·主时间尺度分析方法的验证 | 第136-140页 |
·理想函数 | 第137-139页 |
·与功率谱比较 | 第139-140页 |
·主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对实际资料的分析结果 | 第140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全球分布 | 第140-142页 |
·OLR资料的分析结果 | 第141页 |
·NCEP再分析资料纬向风场的分析结果 | 第141-142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142-154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54-160页 |
·主要结论 | 第154-15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57-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6页 |
附录A | 第176-178页 |
教育经历 | 第176页 |
获奖情况 | 第176-178页 |
附录B | 第178-180页 |
硕博连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78页 |
在研期间参加的会议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