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1 辅酶Q_(1 0)的概述 | 第10-12页 |
·辅酶Q(10)的研究历史 | 第10页 |
·辅酶Q_(10)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辅酶Q_(10)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 第11-12页 |
2 辅酶Q_(10)的生产方法及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直接提取法生产辅酶Q_(10) | 第12-13页 |
·化学合成法生产辅酶Q_(10) | 第13页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_(10) | 第13-14页 |
3 辅酶Q_(10)的代谢合成路径 | 第14-16页 |
·异戊二烯侧链的合成 | 第14页 |
·对羟基苯甲酸的合成 | 第14-15页 |
·对羟基苯甲酸转移至异戊二烯侧链上 | 第15-16页 |
4 辅酶Q_(10)高产菌株选育途径 | 第16-20页 |
·传统诱变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 第16-17页 |
·基因工程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 第17页 |
·基因组改组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 第17-20页 |
5 辅酶Q_(10)发酵优化 | 第20-22页 |
·发酵培养基对辅酶Q_(10)发酵的影响 | 第20-21页 |
·发酵条件对辅酶Q_(10)发酵的影响 | 第21-22页 |
6 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微生物发酵优化中的运用 | 第22-23页 |
7 本论文选题意义 | 第23页 |
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第一章 辅酶Q_(10)检测的研究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氧化型辅酶Q_(10)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9-30页 |
·辅酶Q_(10)的测定 | 第30-35页 |
·三种测定方法对比 | 第35-36页 |
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推理选育构建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正突变库 | 第38-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2 结果 | 第42-46页 |
·诱变剂量的确定 | 第42-43页 |
·推理选育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正突变株 | 第43-46页 |
3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类球红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 | 第49-56页 |
·菌龄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 第49-51页 |
·溶菌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 第51-52页 |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 第53-54页 |
·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 第54-55页 |
·涂布方式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 | 第55-56页 |
3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因组改组选育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高产菌株 | 第58-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71页 |
·原生质体灭活标记 | 第60-62页 |
·原生质体融合最佳条件摸索 | 第62-67页 |
·基因组改组选育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高产菌株 | 第67-71页 |
·F3-40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71页 |
3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发酵优化 | 第72-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85页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74-76页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76-85页 |
3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6-88页 |
1 结论 | 第86-87页 |
·辅酶Q_(10)检测的研究 | 第86页 |
·推理选育构建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正突变库 | 第86页 |
·类球红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 | 第86-87页 |
·基因组改组选育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高产菌株 | 第87页 |
·类球红细菌辅酶Q_(10)发酵优化 | 第87页 |
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