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林火论文

平地无风条件下红松蒙古栎混合可燃物地表火行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5页
   ·火行为研究背景第8-10页
     ·森林火灾的分类第8页
     ·火行为及火行为模型第8-9页
     ·地表火研究方法第9-10页
   ·常用的火行为指标第10-11页
     ·蔓延速率第10页
     ·驻留时间第10-11页
     ·火强度第11页
     ·火焰长度第11页
   ·影响火行为主要因素第11-13页
     ·含水率第11-12页
     ·载量第12页
     ·可燃物床层特征第12-13页
   ·混合可燃物火行为的预测第13-14页
     ·广义Rothermel模型预测混合可燃物火行为第13-14页
     ·直接加权模型预测混合可燃物火行为第14页
   ·本文研究目的第14-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22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15-16页
     ·地理条件概况第15页
     ·气候概况第15页
     ·土壤概况第15页
     ·植被类型概况第15-16页
   ·点烧实验第16-17页
     ·材料采集第16页
     ·材料处理第16页
     ·燃烧床铺置第16-17页
     ·可燃物点烧第1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7-22页
     ·火行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第17-18页
     ·火行为影响因子分析第18-19页
     ·广义Rothermel模型误差分析及比较第19-20页
     ·直接加权模型第20-21页
     ·误差分析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34页
   ·点烧数据基本统计结果第22-23页
   ·火行为影响因子分析第23-25页
     ·蔓延速率影响因子分析第23-24页
     ·驻留时间影响因子分析第24页
     ·反应强度影响因子分析第24页
     ·火线强度影响因子分析第24-25页
     ·火焰长度影响因子分析第25页
   ·广义Rothermel模型预测值分析第25-30页
     ·蔓延速率预测结果分析第25-26页
     ·驻留时间预测结果分析第26-27页
     ·反应强度预测结果分析第27-28页
     ·火线强度预测结果分析第28-29页
     ·火焰长度预测结果分析第29-30页
   ·两种直接加权模型比较分析第30-34页
     ·蔓延速率预测结果分析第31页
     ·驻留时间预测结果分析第31-32页
     ·反应强度预测结果分析第32页
     ·火线强度预测结果分析第32-33页
     ·火焰长度预测结果分析第33-34页
4 结论第34-37页
   ·混合可燃物的蔓延速率第34页
   ·混合可燃物的驻留时间第34页
   ·混合可燃物的反应强度第34页
   ·混合可燃物的火线强度第34页
   ·混合可燃物的火焰长度第34-35页
   ·讨论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英常用方式介词对比--兼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对策
下一篇:中俄成语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