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煤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战略理论综述 | 第21-35页 |
·多元化战略综述 | 第21-24页 |
·多元化理论提出 | 第21-22页 |
·多元化理论发展 | 第22页 |
·多元化的原因 | 第22-23页 |
·关于煤炭行业多元化 | 第23-24页 |
·循环经济理论综述 | 第24-27页 |
·循环经济概念 | 第24页 |
·循环经济概念在国外的发展 | 第24-25页 |
·循环经济概念在中国的发展 | 第25-26页 |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路径 | 第26-27页 |
·循环经济模式与多元化战略关系 | 第27-28页 |
·分析工具 | 第28-34页 |
·PEST分析模型 | 第28-29页 |
·价值链分析模型 | 第29-30页 |
·外部因素评价模型 | 第30-31页 |
·内部因素评价模型 | 第31页 |
·SWOT分析 | 第31-32页 |
·波士顿矩阵 | 第32-34页 |
·本章结论 | 第34-35页 |
第3章 SM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第35-52页 |
·宏观经济分析 | 第35-39页 |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第35-37页 |
·宏观经济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 第37-39页 |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39-44页 |
·煤炭需求预测 | 第39-40页 |
·煤炭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煤炭多元化产业发展趋势 | 第41-44页 |
·区域经济环境分析 | 第44-45页 |
·煤炭产业发展态势 | 第44页 |
·煤化工产业发展态势 | 第44-45页 |
·外部因素评价 | 第45-50页 |
·外部因素评价步骤及评价结果 | 第45-49页 |
·外部因素评价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结论 | 第50-52页 |
第4章 SM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第52-68页 |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 第52-61页 |
·公司煤炭资源分析 | 第52-55页 |
·煤炭生产状况 | 第55-58页 |
·煤炭销售管理 | 第58页 |
·煤炭运输能力 | 第58-59页 |
·人力资源状况 | 第59-60页 |
·技术能力 | 第60-61页 |
·内部因素评价 | 第61-67页 |
·内部因素评价步骤及结果 | 第61-66页 |
·内部因素评价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结论 | 第67-68页 |
第5章 SM集团发展战略制定 | 第68-85页 |
·SM集团发展战略分析 | 第68-76页 |
·SM集团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第68-70页 |
·SM集团SWOT分析 | 第70-71页 |
·SM集团BCG矩阵分析 | 第71-76页 |
·发展战略规划 | 第76-84页 |
·发展原则 | 第76-77页 |
·产业发展规划 | 第77-80页 |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 第80-84页 |
·本章结论 | 第84-85页 |
第6章 SM集团战略实施 | 第85-93页 |
·产业规划实施策略 | 第85-89页 |
·增强战略管理能力 | 第89页 |
·重视资本运作在产业整合中的作用 | 第89-90页 |
·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 第90-91页 |
·建立信息化支持平台 | 第91-92页 |
·本章结论 | 第92-93页 |
第7章 SM集团战略保障措施 | 第93-101页 |
·集团管控体系再造 | 第93-96页 |
·SM集团的管控模式 | 第93-94页 |
·SM集团各层级功能界定 | 第94-96页 |
·构建集团整体文化体系 | 第96-97页 |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97-98页 |
·保障资源供给 | 第98页 |
·促进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 第98-99页 |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 第99-100页 |
·本章结论 | 第100-10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