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选题背景及研究缘起 | 第8-9页 |
| 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3、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4、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 5、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 ·新闻评论研究 | 第12页 |
| ·舆论与舆论导向 | 第12-13页 |
| ·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 6、本文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边区群众报》创办的时代背景 | 第14-20页 |
| 1、陕甘宁的社会环境 | 第14-15页 |
|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文化基础 | 第15页 |
| 3、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事业 | 第15-16页 |
| 4、应运而生的《边区群众报》 | 第16-17页 |
| 5、《边区群众报》的大众化实践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边区群众报》新闻评论的分析 | 第20-50页 |
| 1、《边区群众报》新闻评论的选题特点 | 第22-35页 |
| ·从中央、西北局的政策方针中选题指导政府工作 | 第22-26页 |
| ·指导县、乡干部学习中央政策 | 第23页 |
| ·宣传执行中央的生产建设 | 第23-24页 |
| ·宣传民主选举是又一项重要的新闻评论内容 | 第24-26页 |
| ·发挥媒体职能,监督政府工作 | 第26-27页 |
| ·从群众意见中选题指导当前社会生活 | 第27-28页 |
| ·从战争报道中选题 | 第28-32页 |
| ·抗战救国评论分析 | 第28-30页 |
| ·解放战争评论分析 | 第30-32页 |
| ·边区的经济、文化、社会风气和医疗卫生是重要的选题来源 | 第32-35页 |
| ·以小见大,服务群众日常生活 | 第35页 |
| 2. 《边区群众报》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 | 第35-44页 |
| ·新闻评论体裁划分的思考 | 第35-36页 |
| ·立意重大的社论表达报刊立场 | 第36-41页 |
| ·评论当前革命形势 | 第37-38页 |
| ·监督、指导边区政府工作 | 第38-39页 |
| ·重视边区生产、文化和社会风气建设 | 第39-40页 |
| ·积极运用报纸的传播力量 | 第40-41页 |
| ·时评、短评的兴起令新闻评论形式多元化 | 第41-43页 |
| ·陕北地区特有快板、说书、对唱形式丰富新闻评论体裁 | 第43-44页 |
| 3、《边区群众报》新闻评论语言的特点 | 第44-48页 |
| ·方言土语贴近目标读者 | 第44-45页 |
| ·用陕北方言代替特定称呼 | 第44-45页 |
| ·使用方言中的语气词丰富表达方式 | 第45页 |
| ·新闻评论标题自成风格 | 第45页 |
| ·运用利于边区群众理解的简单事例引出新闻评论 | 第45-46页 |
| ·爱憎分明的新闻评论倾向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边区群众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及对当代新闻评论的启示 | 第50-59页 |
| 1、舆论导向 | 第51-52页 |
| 2、《边区群众报》的舆论导向特点 | 第52-57页 |
| ·“事实化”、“具象化”的舆论引导 | 第53-55页 |
| ·立场鲜明,站在群众利益一方 | 第55页 |
| ·质导型的舆论引导 | 第55-57页 |
| 3、《边区群众报》的舆论导向对当今新闻评论的启示 | 第57-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