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4-32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资产减值的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资产减值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资产减值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资产减值准备的内容 | 第22-24页 |
·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 | 第24-26页 |
·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6-28页 |
·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 第26页 |
·盈余管理的动因 | 第26-27页 |
·盈余管理的方法 | 第27-28页 |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28-32页 |
·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 第29-30页 |
·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与完善 | 第30-32页 |
第3章 资产减值准则比较研究 | 第32-38页 |
·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 | 第32-34页 |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34-38页 |
·遏制盈余管理行为 | 第34-36页 |
·新资产减值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分析 | 第36-38页 |
第4章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 第38-51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38-46页 |
·2005—2008 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分析 | 第38-43页 |
·2005—2008 年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分析 | 第43-46页 |
·实证检验 | 第46-49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显著性检验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第5章 政策性建议 | 第51-55页 |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 第51-52页 |
·扩大资产减值准则适用的企业类型 | 第51页 |
·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因素 | 第51-52页 |
·加强惩罚力度 | 第52页 |
·提高上市公司的自身素质 | 第52-53页 |
·改变对于资产减值的认识 | 第52页 |
·完善计提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52-53页 |
·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 | 第53-55页 |
·健全和发展资产价格信息体系 | 第53页 |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 第53-54页 |
·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监管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