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西湖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 图表索引 | 第1-12页 |
| 致 谢 | 第12-13页 |
| 中文摘要 | 第13-16页 |
| 第1章 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概述 | 第16-32页 |
| 1 引言 | 第16-17页 |
| 2 研究方法和技术 | 第17-28页 |
| 2.1 野外实地监测 | 第17页 |
| 2.1.1 综合试验场法 | 第17页 |
| 2.1.2 源类型划分法 | 第17页 |
| 2.2 人工模拟试验 | 第17-18页 |
| 2.3 非点源污染模型 | 第18-23页 |
| 2.3.1 多因子评价方程 | 第18-19页 |
| 2.3.2 污染综合模型 | 第19-23页 |
| 2.4 GIS技术 | 第23-28页 |
| 2.4.1 国际GIS的发展 | 第24-26页 |
| 2.4.2 我国GIS的发展 | 第26-27页 |
| 2.4.3 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 | 第27-28页 |
| 3 选题依据 | 第28-32页 |
| 第2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32-47页 |
| 1 流域概况 | 第32-35页 |
| 1.1 自然地理特征 | 第32-34页 |
| 1.1.1 地质地貌 | 第32页 |
| 1.1.2 土壤 | 第32-33页 |
| 1.1.3 植被 | 第33页 |
| 1.1.4 气候 | 第33页 |
| 1.1.5 水系 | 第33-34页 |
| 1.1.6 地下水 | 第34页 |
| 1.2 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 1.2.1 城市经济现状 | 第34-35页 |
| 1.2.2 城市人口 | 第35页 |
| 1.2.3 城市道路交通 | 第35页 |
| 1.2.4 城市给排水 | 第35页 |
| 1.2.5 城市电、热、气 | 第35页 |
| 1.2.6 城市绿化 | 第35页 |
| 2 研究步骤和方法 | 第35-47页 |
| 2.1 野外测定 | 第35-37页 |
| 2.2 实验室分析 | 第37-38页 |
| 2.2.1 分析项目 | 第37页 |
| 2.2.2 实验数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第37-38页 |
| 2.3 计算机模拟 | 第38-47页 |
| 2.3.1 GIS软硬件环境 | 第38-39页 |
| 2.3.2 基础数据库建立 | 第39-47页 |
| 第3章 西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研究 | 第47-78页 |
| 1 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 第47-51页 |
| 1.1 主要离子特征 | 第47-49页 |
| 1.2 地下水分区 | 第49-51页 |
| 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 第51-56页 |
| 2.1 硝酸盐污染的健康威胁 | 第51-52页 |
| 2.2 硝态氮的淋失机理 | 第52页 |
| 2.3 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52-53页 |
| 2.4 西湖流域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53-56页 |
| 3 地下水水质与土地利用 | 第56-59页 |
| 3.1 土地利用类型 | 第56页 |
| 3.2 不同土地利用的地下水水质比较 | 第56-58页 |
| 3.3 稻田亚硝酸盐污染 | 第58-59页 |
| 4 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 | 第59-75页 |
| 4.1 DRASTIC模型应用 | 第59-70页 |
| 4.1.1 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 | 第59-60页 |
| 4.1.2 DRASTIC模型介绍 | 第60页 |
| 4.1.3 模型各因子确定 | 第60-70页 |
| 4.2 地下水污染风险图 | 第70-75页 |
| 4.2.1 DRASTIC风险图 | 第70页 |
| 4.2.2 LDRASTIC风险图 | 第70-73页 |
| 4.2.3 模型验证 | 第73-75页 |
| 4.2.4 地下水风险分级图 | 第75页 |
| 5 小结 | 第75-78页 |
| 第4章 西湖流域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研究 | 第78-110页 |
| 1 AnnAGNPS模型概述 | 第78-85页 |
| 1.1 模型结构 | 第78-81页 |
| 1.1.1 参数准备模块 | 第79-80页 |
| 1.1.2 模型的参数系统 | 第80-81页 |
| 1.2 模型机理 | 第81-84页 |
| 1.2.1 水量处理 | 第81-82页 |
| 1.2.2 泥沙处理 | 第82-83页 |
| 1.2.3 养分和农药处理 | 第83-84页 |
| 1.2.4 其它过程 | 第84页 |
| 1.3 模型与GIS相结合 | 第84-85页 |
| 2 AnnAGNPS模型在西湖流域的应用 | 第85-108页 |
| 2.1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85-89页 |
| 2.1.1 地理参数 | 第85-87页 |
| 2.1.2 气候参数 | 第87页 |
| 2.1.3 作物参数 | 第87-88页 |
| 2.1.4 土壤参数 | 第88-89页 |
| 2.1.5 其它 | 第89页 |
| 2.2 模型的验证 | 第89-93页 |
| 2.2.1 降雨径流事件 | 第89-90页 |
| 2.2.2 年非点源径流负荷 | 第90-91页 |
| 2.2.3 年非点源总氮负荷 | 第91-92页 |
| 2.2.4 年非点源总磷负荷 | 第92-93页 |
| 2.3 年非点源负荷估算 | 第93-108页 |
| 2.3.1 土地利用 | 第93-94页 |
| 2.3.2 氮磷负荷空间分布 | 第94-99页 |
| 2.3.3 最佳管理措施 | 第99-100页 |
| 2.3.4 西湖西进规划模拟 | 第100-104页 |
| 2.3.5 多年平均氮磷负荷 | 第104-108页 |
| 3 小结 | 第108-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118-121页 |
| 附录Ⅰ 地下水采样点背景信息 | 第121-122页 |
| 附录Ⅱ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2000年) | 第122-127页 |
| 附录Ⅲ 西湖流域土壤理化性质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