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中国经济思想论文--现代论文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前言第11-15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第13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第一部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依据第15-29页
 一、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第15-24页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基础第16-18页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是我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政治依据第18-20页
  (三) 共同富裕理论是我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目标依据第20-24页
 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第24-29页
  (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我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第24-25页
  (二) 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第25-27页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现实要求第27-29页
第二部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第29-46页
 一、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第30-34页
  (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提出及内容第30页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依据及意义第30-32页
  (三) “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平”原则的提出第32页
  (四) 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转变的依据第32-34页
 二、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比重”第34-37页
  (一)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34-35页
  (二)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35-37页
 三、完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第37-41页
  (一) 当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第38-39页
  (二)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藏富于民”理念的体现第39-40页
  (三) 政府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第40-41页
 四、健全再分配体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1-46页
  (一)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第41-42页
  (二)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公平为核心理念第42-45页
  (三)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45-46页
第三部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重大意义第46-66页
 一、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理论价值第46-57页
  (一) 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第46-49页
  (二)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49-53页
  (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3-57页
 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制定的实践意义第57-66页
  (一) 为党制定正确、具体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第57-59页
  (二) 为正确解决人们对社会分配的认识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第59-62页
  (三) 为正确落实和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行性操作的方式与方法第62-66页
结语第66-68页
注释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国有炼油企业质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石油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