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8-17页 |
第一节、问题的提 | 第8-9页 |
第二节、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3页 |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分类 | 第9-10页 |
二、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 第10-13页 |
第三节、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外研究情况 | 第13页 |
二、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5页 |
第四节、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五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第一节、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可能性分析 | 第17-21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二、客观条件 | 第19页 |
三、主观条件 | 第19-21页 |
第二节、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具体作用方式 | 第21-24页 |
一、参与 | 第21-23页 |
二、监督 | 第23页 |
三 、沟通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借鉴意义 | 第24-27页 |
第一节、第三部门成为提供公共物品的重要力量 | 第24-25页 |
第二节、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现实情况 | 第25-27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第三部门参与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7-35页 |
第一节、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 | 第27-31页 |
一、缺乏资金 | 第28页 |
二、发展不平衡 | 第28-29页 |
三、缺乏自治性 | 第29页 |
四、人均数量少 | 第29-30页 |
五、法治不健全 | 第30-31页 |
第二节、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一、政府职能缺陷 | 第31-32页 |
二、发展环境不成熟 | 第32-34页 |
三、运行体制不完善 | 第34-35页 |
第五部分 实现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 | 第35-45页 |
第一节、建立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合作模式 | 第35-37页 |
一、多元合作模式的基础 | 第36页 |
二、多元合作模式的功能 | 第36-37页 |
三、多元合作模式的意义 | 第37页 |
第二节、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 | 第37-43页 |
一、主体因素 | 第38-40页 |
二、条件因素 | 第40-43页 |
第三节、多元合作关系的实现条件 | 第43-45页 |
一、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 | 第43页 |
二、强化第三部门的独立地位 | 第43-44页 |
三、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