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水动力学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水动力学的概述 | 第15-23页 |
| ·废水生物处理颗粒污泥反应器研究的进展 | 第15-17页 |
| ·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宏观水动力学 | 第17-21页 |
| ·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微观水动力学 | 第21-2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运行工况 | 第30-63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 ·SBR反应器 | 第30-31页 |
| ·UASB反应器 | 第31-32页 |
| ·常规分析测试方法 | 第32-33页 |
| ·微生物颗粒强度 | 第33-35页 |
| ·微生物颗粒中元素的分析 | 第35-36页 |
| ·图像采集和分析 | 第36页 |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36-37页 |
| ·厌氧UASB反应器的运行工况 | 第37-40页 |
| ·产甲烷UASB反应器 | 第37-38页 |
| ·产氢UASB反应器 | 第38-40页 |
| ·好氧SBR的运行工况 | 第40-59页 |
| ·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的SBR | 第40-42页 |
| ·厌氧酸化出水为底物的SBR | 第42-43页 |
| ·同步硝化反硝化颗粒SBR及其颗粒特性 | 第43-54页 |
| ·自养型硝化颗粒SBR | 第54-58页 |
| ·豆制品废水为底物的SBR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第三章 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宏观水动力学 | 第63-121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SBR的宏观水动力学 | 第63-9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 ·SBR的混合和扩散 | 第66-67页 |
| ·SBR的气含率 | 第67-68页 |
| ·好氧颗粒表面剪切力的计算模型 | 第68-76页 |
| ·SBR流态的影像观察 | 第76-80页 |
| ·SBR的流区识别 | 第80-85页 |
| ·SBR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 第85-89页 |
| ·SBR的流态可视化 | 第89-91页 |
| ·UASB反应器的宏观水动力学 | 第91-10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 ·UASB反应器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92-95页 |
| ·UASB反应器水动力学的轴向扩散模型模拟 | 第95-98页 |
| ·UASB反应器水动力学的槽列模型 | 第98-99页 |
| ·变体积槽列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 第99-105页 |
| ·UASB反应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 第105-109页 |
| ·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0-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颗粒的微观水动力学 | 第121-149页 |
| 引言 | 第1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122页 |
| ·微生物颗粒的三维重建 | 第122-127页 |
| ·微生物颗粒照片序列的图像分析 | 第122-124页 |
| ·三维数字化颗粒的构建 | 第124-125页 |
| ·三维数字化颗粒中的孔隙分布特征 | 第125-127页 |
| ·微生物颗粒的分形生长 | 第127-130页 |
| ·基于CCA模型的微生物聚集体分形生长 | 第127-128页 |
| ·微生物聚集体分形生长过程的预测 | 第128-130页 |
| ·微生物颗粒的多孔性与渗透性表征 | 第130-134页 |
| ·基于沉降实验的颗粒孔隙率和渗透性 | 第130-133页 |
| ·基于Brinkman模型的颗粒渗透性计算 | 第133-134页 |
| ·微生物颗粒中的对流特性 | 第134-142页 |
| ·颗粒对流的球-孔模型分析 | 第135-138页 |
| ·多孔介质新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 第138-142页 |
| ·硝化微生物颗粒中生化反应的模拟 | 第142-145页 |
| ·自养硝化颗粒的生化动力学过程 | 第142-143页 |
| ·自养硝化颗粒中的浓度场模拟及可视化 | 第143-145页 |
| ·小结 | 第145-146页 |
| 符号说明 | 第146-1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7-149页 |
| 第五章 微生物颗粒反应器宏观与微观水动力学的耦合 | 第149-156页 |
| 引言 | 第149页 |
| ·好氧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宏观流场分析 | 第149-153页 |
| ·模型与控制方程 | 第150页 |
| ·流场分析 | 第150-153页 |
| ·好氧微生物颗粒的微流场模拟 | 第153-155页 |
| ·模型与控制方程 | 第153页 |
| ·流场分析 | 第153-155页 |
| ·小结 | 第1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5-156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56-160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56-158页 |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8页 |
| ·工作展望 | 第158-160页 |
| 致谢 | 第160-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