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草坪与地被植物论文

草地早熟禾根际促生菌(PGPR)特性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37页
   ·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第15-22页
     ·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研究意义第15-17页
     ·不同因素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的影响第17-21页
       ·生育期第17-18页
       ·土壤肥力第18-19页
       ·连作第19页
       ·转基因第19-21页
       ·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第21页
       ·其它因素的影响第21页
     ·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的研究意义第21-22页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研究现状第22-34页
     ·植物根际固氮菌的研究第23-27页
       ·禾本科植物根际固氮菌的研究意义第23页
       ·禾本科植物根际固氮菌研究现状第23-26页
       ·禾本科植物根际固氮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第26-27页
       ·生物固氮测定技术第27页
     ·植物根际解磷细菌的研究第27-31页
       ·根际解磷细菌的研究意义第27-28页
       ·根际解磷细菌种群的分布与数量第28页
       ·根际解磷细菌的解磷机制第28-29页
       ·根际解磷细菌解磷能力的测定方法第29-30页
       ·根际解磷细菌解磷能力的研究第30页
       ·根际解磷细菌的实际应用第30-31页
     ·植物根际解钾微生物的研究第31-34页
       ·根际解钾细菌的研究意义第31页
       ·根际解钾细菌的解钾效应研究第31-32页
       ·根际解钾细菌的解钾作用机理研究第32-33页
       ·根际解钾细菌的解钾条件研究第33页
       ·解钾细菌的应用第33-34页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适应性研究第34-36页
     ·物理因子对根际促生细菌的影响第35页
       ·温度对根际促生细菌的影响第35页
       ·光照对根际促生细菌的影响第35页
     ·化学因子对根际促生细菌的影响第35-36页
       ·盐分对根际促生细菌的影响第35-36页
       ·pH 对根际促生细菌的影响第36页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重点解决问题第36-3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6页
     ·重点解决的问题第36-37页
2. 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研究第37-54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第37-44页
     ·材料和方法第38-41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38页
       ·培养基第38-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第39-41页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第39-41页
         ·土壤微生物的计数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草地早熟禾草坪平均光照时长、10cm 土层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第41-42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草地早熟禾草坪根际及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第42-43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草地早熟禾草坪根际及非根际微生物的根际效应第43-44页
     ·讨论与结论第44页
   ·不同肥力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第44-48页
     ·材料和方法第45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45页
       ·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第45页
       ·培养基第45页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不同肥力条件的草地早熟禾根际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第45-46页
       ·不同肥力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及非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第46页
       ·不同肥力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及非根际真菌的数量变化第46-47页
       ·不同肥力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际及非根际放线菌的数量变化第47-48页
     ·讨论与结论第48页
   ·返青前后草地早熟禾草坪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第48-53页
     ·材料和方法第48-49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48-49页
       ·培养基第49页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第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草地早熟禾草坪返青前后根际平均土壤温度及相对湿度第49页
       ·草地早熟禾返青前后根际和非根际细菌数量变化第49-50页
       ·草地早熟禾返青前后根际和非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第50页
       ·草地早熟禾返青前后根际和非根际真菌数量的变化第50-51页
       ·草地早熟禾返青前后的根际效应第51-52页
       ·草地早熟禾返青前后根际及非根际微生物的构成比例第52页
     ·讨论与结论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3. 草地早熟禾根际促生菌(PGPR)特性研究第54-104页
   ·材料与方法第54-77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54-55页
     ·选择性培养基第55-56页
     ·PGPR 菌的分离与纯化第56-57页
       ·固氮菌分离与纯化第56-57页
       ·磷细菌分离与纯化第57页
       ·钾细菌分离与纯化第57页
     ·PGPR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第57-61页
       ·菌落形态观察第57页
       ·细胞形态观察第57-61页
         ·革兰氏染色第57-58页
         ·荚膜染色第58-59页
         ·芽孢染色第59-60页
         ·鞭毛染色第60-61页
     ·菌株生理生化反应第61-70页
       ·过氧化氢酶反应第61页
       ·葡萄糖氧化发酵第61-62页
       ·糖或醇类发酵第62页
       ·V-P 测定第62-63页
       ·淀粉水解第63-64页
       ·吲哚试验第64页
       ·利用柠檬酸盐第64-65页
       ·明胶液化第65页
       ·卵磷脂酶测定第65页
       ·酪素水解第65-66页
       ·果胶水解第66页
       ·氧化酶第66-67页
       ·硝酸盐还原第67页
       ·色素产生第67-68页
       ·硫化氢产生试验第68页
       ·丙二酸利用第68-69页
       ·厌氧性测定第69页
       ·pH 5.7 营养肉汤上的生长第69-70页
     ·PGPR 菌株的鉴定第70页
     ·PGPR 菌株效能测试第70-77页
       ·固氮菌效能测试第70-74页
         ·固氮菌固氮效能测试第70-71页
         ·固氮菌溶磷能力测试第71-73页
         ·固氮菌分泌植物生长素性能测试第73-74页
       ·磷细菌效能测试第74-75页
       ·钾细菌效能测试第75-77页
     ·PGPR 菌株的筛选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97页
     ·PGPR 菌株的形态学特性第77-83页
       ·固氮菌的菌落形态及细胞特性第77-79页
       ·磷细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特性第79-82页
       ·钾细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特性第82-83页
     ·PGPR 菌株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第83-88页
       ·固氮菌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第83-85页
       ·磷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第85-87页
       ·钾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第87-88页
     ·PGPR 菌株的鉴定第88-90页
       ·固氮菌的鉴定第88-89页
       ·磷细菌的鉴定第89-90页
       ·钾细菌的鉴定第90页
     ·PGPR 菌株效能测试第90-96页
       ·固氮菌的效能测试第90-93页
       ·磷细菌的效能测试第93-96页
       ·钾细菌的效能测试第96页
     ·PGPR 菌株的筛选第96-97页
   ·讨论与结论第97-103页
     ·草地早熟禾根际土壤的采集第97页
     ·分离培养基的选择第97-98页
     ·菌株的分离纯化第98页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第98-100页
       ·菌株的菌落特征观察第98-99页
       ·菌株的细胞形态观察第99-100页
     ·菌株的生理生化反应第100-101页
     ·菌株的鉴定第101-102页
     ·菌株的效能测试第102-103页
     ·菌株的筛选第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4. PGPR 菌最适培养条件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04-125页
   ·材料与方法第104-106页
     ·供试菌株第104页
     ·培养基第104页
     ·主要仪器第104页
     ·不同条件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4-106页
       ·温度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4-105页
       ·初始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5页
       ·通气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5页
       ·光照强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5-106页
     ·典型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06页
       ·种子液的培养第106页
       ·供试菌株不同生长时间培养液的获取第106页
       ·活菌计数法测定供试菌株的细胞密度第106页
       ·典型生长曲线的绘制第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22页
     ·不同条件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6-118页
       ·温度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07-110页
       ·初始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10-112页
       ·通气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12-116页
       ·光照强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16-118页
     ·典型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18-122页
   ·讨论与结论第122-124页
     ·不同温度条件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22-123页
     ·不同的初始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23页
     ·不同的通气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23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123-124页
     ·典型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5. 问题与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9页
个人简介第139-140页
导师简介第140-141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IP呼叫中心实时传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