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顾客参与测量维度、驱动因素及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机理研究--以杭州医疗服务业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1 绪论第15-31页
   ·研究背景第15-22页
     ·实践视角第15-19页
     ·理论视角第19-22页
   ·问题提出第22-23页
   ·几个基本概念第23-26页
     ·顾客参与第23页
     ·服务质量第23-24页
     ·顾客满意第24页
     ·消费情感第24-25页
     ·信任第25页
     ·感知控制第25-26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6-28页
     ·研究目标第26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结构安排及其逻辑关系第27-28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8-31页
     ·研究方法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31页
2 顾客参与及其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第31-71页
   ·顾客参与的内涵第31-36页
     ·顾客参与的研究轨迹第31-32页
     ·顾客参与的定义第32页
     ·顾客参与同顾客涉入的比较第32-34页
     ·顾客参与的维度第34页
     ·顾客参与的程度及分类第34-36页
   ·顾客参与的驱动因素第36-39页
     ·物质和心理驱动因素第36-37页
     ·环境因素第37-38页
     ·参与者的技术成熟度第38页
     ·参与者的个体特征第38-39页
   ·顾客参与的作用第39-41页
     ·提高服务绩效第39-40页
     ·增进顾客的社会和心理收益第40页
     ·顾客参与的负面影响第40页
     ·顾客参与作用的理论解释第40-41页
   ·顾客参与的关键结果变量第41-71页
     ·服务质量第42-50页
     ·消费情感第50-55页
     ·感知控制第55-59页
     ·信任第59-62页
     ·顾客满意第62-71页
3 顾客参与的测量维度第71-87页
   ·研究步骤第71-72页
   ·顾客参与测量维度的文献研究第72-75页
   ·测量条款的开发第75-80页
     ·实地访谈第75-76页
     ·开发前测问卷第76-77页
     ·优化测量条款第77-80页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80-82页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82-85页
     ·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评价第83-84页
     ·测量条款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84-85页
   ·本章结论第85-87页
4 基于感知风险的顾客参与驱动因素研究第87-105页
   ·感知风险的内涵和影响第87-89页
     ·感知风险的内涵第87-88页
     ·感知风险的作用第88-89页
     ·感知风险对顾客参与的影响第89页
   ·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假设第89-102页
     ·感知风险对顾客参与的驱动第90-91页
     ·人口统计变量的调节第91-93页
     ·测量工具的产生第93-94页
     ·数据的大规模收集第94-95页
     ·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验证第95-102页
   ·本章结论第102-105页
5 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的影响机理研究第105-145页
   ·相关文献研究第105-114页
     ·服务质量的影响路径第105-107页
     ·心理因素的影响路径第107-111页
     ·情感因素的影响路径第111-114页
   ·研究设计第114-128页
     ·概念模型与假设第114-115页
     ·测量条款的产生第115-116页
     ·小样本分析第116-122页
     ·样本量的确定第122-123页
     ·样本的获取第123页
     ·样本描述性统计第123-126页
     ·数据质量分析第126-128页
   ·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验证第128-141页
     ·服务质量的影响第128-133页
     ·心理机制的影响第133-137页
     ·情感机制的影响第137-141页
   ·本章结论和讨论第141-145页
6 结论和展望第145-155页
   ·研究结论第145-148页
   ·学术价值第148-150页
   ·实践启示第150-152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52-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1页
附录第171-177页
 附录1 访谈提纲第171-172页
 附录2 门诊医疗服务调查问卷第172-175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75-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研究